2010/11/10

你相信基督嗎?

假如你相信基督,又能接受聖經的話,
我邀請你找一個晚上,空出一些時間,
讓自己先安靜下來,
然後心裡面邀請主耶穌通過聖經給你一些啟示,
接下去憑感覺翻開一頁聖經,
從你眼睛接觸聖經的第一點念下去。。。
念一次,
念兩次,
可能你會念同一段聖經幾遍,
然後讓主耶穌基督通過你內心的感受給你說話;
有需要時,
你會感覺到我站在你背後不遠的地方支持你。。。

2010/07/19

再說[唐山大地震 AFTERSHOCK]

再說[唐山大地震 AFTERSHOCK]

電影[唐山大地震 AFTERSHOCK]改編自張翎的小說《餘震》。若論電影名稱,我喜歡[餘震]多於[唐山大地震],英文名字[AFTERSHOCK]最恰當。

電影裡面主要講述一九七六年的二十三秒唐山大地震後三十二年內發生在主角方大強幸存家人身上的事情,這就是餘震所在,影響一生的抉擇。

如果你重點想看地震的畫面而又不準時入場,你可能會失落;如果你重點想欣賞iMax效果,你可能也會失望;這是一部講[家園],講 [親情]的電影。

編劇準確地拿捏到每個角色的感情,一直牽引觀眾的情緒,但沒有過份渲染,在每一個章節的末端都保留足夠空間讓觀眾把剩餘的自己填上去。

縱觀大部份男男女女寫的影評,都說逃不了要落淚,但似乎各人都學會了編劇的一套,沒有好好交代落淚的原因,只讓讀者自己去填補,不明底蘊的便會認為是[唐山大地震 AFTERSHOCK]中的災難場面令人受不了要落淚。

話說回來,每個人落淚的原因可能又不好交代,因為可能連寫感受的人也不知道[唐山大地震 AFTERSHOCK]已經勾起了他/她個人的餘震。沒有準備好這一次淋漓盡致的落淚(雖不致大哭),或全方位去跟自己情感和體感接觸的,也可能一時間不知所措。

觀看完預演後,我一時間不知道跟太太及女兒說些甚麼,同行的一位十五歲少年給我開脫了,他說:[希望自己一個人來觀看。。。],他的母親和姐姐一下子也沒有甚麼回應。我自己後來要三個多小時才可完全平服下來,原因是我想籍此機會好好整理一下自己過去被埋沒的情感,痛痛快快的去感受一下。

下面是一些我從網絡上找到,個人認為屬於積極的回應:
『原來當香港人是這麼幸福!!!!!』
『活著真好』
『好想念媽媽!』
『謝謝導演,看了電影我想起了我的父母』
『愛生命,愛親人,謝謝電影提醒』
『就算一切都沒有,還有愛』
『我爸生日,有點後悔沒回家去』
『珍惜與家人的時間』
『我立刻回家,回去抱抱我家人,然後拍一張全家福,謝你馮導演』

今天,可能有一部份準觀眾因為媒體上的一些報導而決定不去觀看[唐山大地震 AFTERSHOCK],個中原因很容易了解;電影畢竟是娛樂,現在上班一族面對種種壓力,很容易會選擇一套可以令他/她大笑一場而又不需要動腦筋或觸及傷感(無論是情感emotion或體感bodily sensation)的電影。

[唐山大地震 AFTERSHOCK]是一套很沉重的電影,一次可能看不完;我準備以我人生路上不同的角色再看(多於)一次。如果太太和女兒願意,我會單獨陪伴她們觀看,並預留時間聆聽她們的感受。

錯過了[唐山大地震 AFTERSHOCK]你可能不知道錯過了甚麼;但電影裡會告訴你甚麼是[失去]才知道是[失去]。

2010/05/31

耶穌聖心禱文

領:天主衿憐我等。 答:基督衿憐我等。天主衿憐我等。
領:基督俯聽我等。 答:基督垂允我等。
領:在天天主父者。 答:衿憐我等。
領:贖世天子者。 答:衿憐我等。
領:聖神天主者。 答:衿憐我等。
  三位一體天主者。 (答如前)
  永遠聖父之子耶穌之聖心。
  耶穌聖心聖神所成於貞母胎中者。
  耶穌聖心全體合於天主聖言者。
  耶穌聖心無限尊威者。
  耶穌聖心為天主之聖殿。
  耶穌聖心為至上者之幕府。
  耶穌聖心為愛德之烈窯。
  耶穌聖心為公義慈愛之聖所。
  耶穌聖心為諸德之源。
  耶穌聖心為最宜受頌者。
  耶穌聖心為眾心之王並為其所向者。
  耶穌聖心為上智神明諸寶藏之所在。
  耶穌聖心為聖父所欣悅者。
  耶穌聖心為主性全備之所居。
  耶穌聖心我等感受其盈餘。
  耶穌聖心最忍耐慈悲者。
  耶穌聖心為神命聖德之源。
  耶穌聖心為我贖罪者。
  耶穌聖心飽受凌辱者。
  耶穌聖心至死順命者。
  耶穌聖心為長矛所刺透者。
  耶穌聖心為諸欣慰之泉。
  耶穌聖心為我等生命與復活。
  耶穌聖心為我等安樂與平和。
  耶穌聖心為贖罪之犧牲。
  耶穌聖心為望爾者之救援。
  耶穌聖心為臨終者的希望。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者。眾:主赦我等。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者。眾:主憐我等。
  良善心謙之耶穌。 眾:懇使我等之心仰合爾心。
請眾同禱:全能永生之天主,垂視爾極愛子之聖心,及其為罪人頌爾,併帶行補功。凡罪人乞爾慈憫,懇即息怒赦宥之。唯因爾子耶穌基督之名,其偕爾及聖神,為一天主,永生永王,迄無窮世。 阿們。

2010/03/03

如何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

轉載一篇法鼓山全球資訊網,聖嚴法師「法師開示」單元裡的文章:
http://www.ddm.org.tw/ddm/intro/index.aspx?cateid=489&contentid=23691

******************************
禪修時,有一句話,中國禪宗很少用,可是西方人很喜歡用,那就是
「Who am I ?」,

也就是中文的「我是誰?」。

我(聖嚴法師)一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 「角色」扮演好,「定位」明確了,你的「責任」、「義務」、「權利」清楚了,那你就是一個高明的人。

中國的傳統文化很重視倫理道德,什麼是倫理道德?

倫理道德的核心定義,不外是確實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你是什麼身分,就有什麼職務、地位和責任。從家庭、學校、辦公室、社會、國家,以至整個世界、全人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我們可以逐步把握,並且擴展出去。

每個人的存在,都不是固定或孤立的,只要能把自己的責任、義務完成,那你在任何一個點上,都會左右逢源,都會非常快樂。不要孤立自己,不要不想盡任何責任與義務,而只是思考自己的權利。事實上,權利是盡了責任和義務之後,自然而然所獲得的回饋和報酬。

能盡義務與責任,才有權利。所以,權利和責任通常是一體的,而且一定是先有責任再有權利。能根據職務、身分、立場,來盡義務和責任,那你就有權利了。然而在當今社會中,很多人都只知道追求、保障自己的權益,而沒有想到自己是不是已經盡到責任。

在家庭裡,你是誰?

有可能是母親,有可能是父親,有可能同時是父親和兒子,也有可能同時是父親、兒子和孫子,身分相當多重。同樣一個人,卻有不同的身分、不同的關係,但每一樣職務、每一樣身分,都要盡到責任。

有的人工作了一輩子,只能待在同一個位子或同一個階層,沒辦法往上提昇;也有的人無論到哪裡,遇到要陞遷時,一定都會被挑選出來。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除了能力好之外,最主要仍是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發揮應盡的責任。而總是選不上,往往就是沒有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像是常常忘了自己是誰,總是說出或做出與自己的職務、身分不相應的言語和行為,否則應該會被主管重用的。

佛教有一句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意思是負責撞鐘的和尚,每天早晚都必須準時撞鐘,做好自己的工作、職務。同樣的,我們做人一定要先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的身分、立場是什麼,然後告訴自己應該把什麼事情做好。怎樣是盡責呢?如果上班時間規定朝九晚五,那是否只要準時打卡就算是盡責了?當然不是,重要的是你的工作態度,一定要想辦法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除了要善盡我們的職責,與上下左右的人際互動也很重要,因為人並不是物體,也不是一盆植物,可以永遠固定在同一個位子上,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透過互動來共同成就任務的。


◎如何看待職場上的公平問題?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嗎?譬如在職場中,主管認為是公平的,但是站在員工的立場,就可能變成不公平。這是因為主觀和客觀的標準不同,而主觀不一定是標準的,所以也沒有絕對的客觀,可見世上並沒有真正的公平。

我曾經講過一個比喻:一個父親有四個兒子,父親臨終時將遺產分配給四個兒子,其中小兒子得到最多,三兒子其次,老二最少,老大沒有。因為父親認為小兒子還小,所以應該多給他一些;老三比較大,就少一些;老二年紀更大,就再少一點;老大已經獨立了,所以就不再給老大財產了。可是站在兒子的立場來看,就不一定能認同父親的想法了,老大認為:「家裡的事業是我從小跟父親一起努力奮鬥出來的,我奉獻得最多,獲得的也應該最多。分給老二、老三就算了,老四不但沒為家裡賺一分錢,還老是在花錢,根本不用分給他半毛錢。」幾個兄弟一相互比較,爭執立起,反目成仇。由此可知,立場不同,判斷標準也會不同,若執著自己的立場就會產生紛爭。

我認識一位公務員,工作十分勤奮,凡是聘請到他的上司,往往可以高枕無憂、太平無事。因此,只要有人陞了官,馬上就會想到他,搶著請他擔任助理或執行祕書。他一輩子沒當過真正的主管,最多只是個小主管,往往陞官沒他的份,加薪也沒他的份;可是只要工作上有困難,衝鋒陷陣的都是他;加上因為他是幕僚,所以功勞也都是主管的。雖然他對國家、社會、政府的貢獻很多,可是未來的歷史卻未必會記上他一筆,那麼他會不會心有不平呢?

他不但心中沒有委曲、不平,反而感恩地說:「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做官的人,我是一個做事的人。我很感謝他們看得起我,要我替他們策畫,讓我有機會為國家社會奉獻,要不然,我也沒機會發揮能力。無法在歷史留名沒關係,重要的是我奉獻得很高興。」

為什麼他願意做這樣的傻瓜?而這樣的人真的是傻瓜嗎?他默默地耕耘、默默地做,完成事情的成就感已讓他非常滿足、非常歡喜;雖然名聲是別人的,地位、榮譽也是別人的,但功德卻是自己的呀!因此,當「名」、「實」不相符的時候,我們還是求實為要。


◎如何調整常想換工作的心態?

在一些職場中,工作人員不斷增加,但同時也有許多人員離職,流動率似乎很高。有時有人剛到一個新的單位沒多久,就感覺不適應,原因不外乎工作量多、不適應新辦公室的風氣文化;但是也有人一做就好幾年,覺得工作非常穩定,勝任愉快。

我們的工作狀態最好保持穩定、安定,一方面自己能安安心心地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循序漸進地接受公司的專業培養。工作穩定了,自己的身心也能跟著穩定,如果一個人的工作經常變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老是在適應新環境,無論到哪裡,都會被當作新進人員看待。所以,如果能夠抱持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才能好好學習成長。

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歡工作換來換去。經常換來換去,或許可以多見世面,然而卻不能深入累積專業能力,對自己的工作能力也無法打下深厚的基礎,如此消耗時光非常可惜。

人通常有兩種習性,一種是喜新厭舊,一種是忌新念舊。喜新厭舊,是喜歡新鮮的人、事、物,討厭舊的東西;忌新念舊,則是指當新的事物發生時,會擔心生活發生變化,所以懷念舊的狀態。這是人之常情,就像家中養的小鳥看到一隻外來陌生的鳥飛過來時,也會緊張、戒備一樣。

我初到美國參與美國佛教會的時候,佛教會的許多元老對我既是歡迎,卻又擔心。歡迎,是希望我給他們一些新的奉獻;擔心,是怕我會玩什麼花樣,所以似乎有一點不安。於是我跟他們說:「你們不要期待我太多,也不必那麼害怕我。我來就是要參與團體、適應團體,但是我有我的成長背景、優缺點與做人做事的原則,因此可能會給大家帶來一些好處,但也可能造成不便。無論好壞,都請你們包涵、接受我的整體,我會盡量配合大家,讓大家滿意。」

進入新的團體,要能夠入境隨俗,學習、了解與適應這個文化。等到能適應與融入團體時,它就會變成你的團體,而你也就代表這個團體。

人都有習氣,習氣指的是自我的主觀、自我中心、自我的價值觀、自我的自尊心;這些自我最容易傷害人,也最容易被傷害。凡是自我中心非常強、主觀意識非常重的人,煩惱一定多,不但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別人。

如果能全心全意投入團體服務奉獻,雖然工作可能很忙,卻會忙得很快樂,累得很歡喜,因為這是自己願意做的事。能以這種心態工作,不但身心都愉快,工作品質也會很好。


◎如何看待自己的影響力?

人生存在世間,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周遭息息相關。我們活在世間應該要先找到立足點,再一層一層地擴展思考層面,一直探索到最廣大的人類歷史。因此,我在做任何事之前,都會考慮到事情的影響力。先思考它對我們團體有什麼好處?再思考它會為未來社會帶來什麼好處?對台灣有什麼好處?為整個世界帶來什麼好處?因為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份子,所以,我還要更進一步考慮,自己對歷史有什麼交待?對人類有什麼交待?

不要以為自己沒有名望、沒有地位,對歷史好像沒有影響力,這是不對的觀念。我曾在《讀者文摘》看過一篇文章,提到有關蝴蝶效應,就是在巴西亞馬遜河的一隻蝴蝶搧動翅膀,就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結果在美國德州引起大颶風。巴西與美國距離滿遠的,怎麼可能產生如此大的反應呢?這就是所謂的「效應」。一個微小的動作,會影響周圍的環境,改變的環境又會再影響它周圍的環境,一層一層地影響下去。

這讓我想起有一次,我在佛羅里達州一位居士的家裡,他的游泳池裡有一個汽球,我就在池邊輕輕地按、輕輕地按,游泳池的水就緩緩起了波浪,波浪一層層地漸漸擴散到游泳池的四周,然後再彈回來;我再輕輕地動幾下,它又退回去,我再輕輕地動幾下,它又彈回來;就這樣子一直來回互相激盪,風浪就愈來愈高。

其實我根本沒用多大的力氣,但是它的波浪卻愈來愈高,當時我就告訴弟子們:一個小小的動作,就會影響整個水池的動態;其實我們一個小動作,甚至一句話,也是一樣,都會影響另外一個人,如果讓它持續擴展下去,影響的人更多。

因此,不要以為自己只是個小人物,不會影響人,就不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辦公室裡,如果你能當好的示範,你就是菩薩;如果不能,那也是菩薩,只是你扮演的是魔鬼的菩薩。

此外,我們不要專門看別人的缺點,他人的缺點是我們的鏡子,他人的好處則是我們的榜樣;如果總是看別人的缺點,心裡只會感到痛恨,一點用也沒有。如果別人有缺點,你可以幫他改善,這是好事;但如果因此心生怨恨,而把他視為﹁眼中釘﹂,那你自己也會很痛苦。你想拔掉別人,別人也希望拔掉你,那就只有相互較勁,看誰的力量大。無論是你拔掉他,或他拔掉你,最後都會淪為怨怨相報,都不是好事情。


◎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調整身心?

許多人一忙起來,火氣就跟著上升,最後整個人累到虛脫,這是不懂得調心的緣故。無論在任何狀況下,對於自己的工作要抱著「要趕不要急」的心態,對於自己的身心則要保持「要忙不要緊」的狀態。時時放鬆身心,練習將氣往下沉,不要緊張,一旦心情放鬆了,身體也會跟著放鬆。

我鼓勵大家以「工作要趕不要急,身心要忙不要緊」的心態來面對工作,在忙碌的生活與工作中多多練習和體會。如果經常抱著樂觀的、愉快的心情,告訴自己這是自己發願要做的事,並且要發長遠心和奉獻心,那麼即使工作再忙或受到委屈,都不會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反而是忙得很快樂、累得很歡喜。

一般人大多會從利益、健康、陞遷、名位、權力,以及貧賤富貴、榮譽恥辱、對家族的好壞等方向去思考,然而這些都是小我,如果凡事只是想到這些,這樣的心量是很小的,而心量愈小就愈容易累,愈容易生氣、生病,也愈容易與外在環境、家人、同事、朋友起衝突。

我經常在思考社會與人類的未來,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安寧、人類更幸福。雖然我沒有子孫,但是我把人類的後代都視為我的後代,人類的命運就是我們後代的命運,整個地球的生命環境都是息息相關的。大家如果都能往這方面思考,那麼每分每秒所做的事,就會變得很有價值,生命也會變得很有意義。

《未來的啟示》一書提到:環境的改善要由心靈的淨化開始,因為一個人的心靈可以影響另一個人的心靈,心靈一旦淨化,就可以改善生活環境中的磁場。所以,自己若有埋怨的心,就可能會導致另一個人的不愉快,使周圍的環境、氣氛很沉悶;反之,心情若充滿感恩,保持愉快,心靈則是清淨的,不僅自己覺得舒服,同時也讓他人覺得愉快。

有一次,我搭乘一家航空班機,他們的員工告訴我,雖然他們的工作繁重,但工作心情好,服務品質高。當這家航空公司的董事長全家來看我時,我就問董事長這是什麼原因。他舉了一個例子給我聽,他說當賀伯颱風來襲時,有位主管判斷錯誤,有八架飛機不能起飛,但客人均已到齊,便要求賠償,這使得公司損失了三千多萬。本來這個主管應當撤職的,但董事長不但未撤主管的職,反而感謝他。因為全公司的人,心裡都已很難過,而且又辛苦了一夜,此時老闆不能再處罰他們,應加以安慰鼓勵,保持其尊嚴。

從他的例子可知,他是站在同理的基礎上與員工相處的。能同理,就能調整心態體諒他人;有體諒的心,自己不會有怨懟、痛苦,別人也能因你的包容而成長。同時,我們也要感激對方,給自己一個練習忍耐的機會。能以體諒、感激來化解情緒,就能讓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使周遭洋溢平和的氣氛,就是一種奉獻。

http://www.ddm.org.tw
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法鼓山的精神──「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
法鼓山的方針──「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
法鼓山的方法──「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

2010/02/19

基督的靈魂

基督的靈魂 (#3)
耶穌,讓袮的一切傾流入我內。
讓祢的身體,祢的聖血
作為我的食糧和飲料。
讓祢的苦難和死亡
作為我的力量和生命。
耶穌,有袮在我身旁
我已足夠。
讓祢十字架下的影子
成為我所尋找的蔭庇。
讓我不迴避袮對我的愛,
但從罪惡的勢力中保守我平安。
在我每一次死於自我的經驗中
請賜給我袮的生命和祢的愛。
請祢不斷的召叫我直到那天到臨,
偕同聖人
永遠讚美您。
亞孟。
(#3) 取材自菲林明神父 (Fr. David Fleming) 改編的「基督的靈魂」。Michael Harter 所編輯, Hearts on Fire 灼熱的心
(Institute of Jesuit Sources: St. Louis 1993), 第7 頁。此禱文在第十六世紀廣為人知。聖依納爵假設做神操的人都會熟習
這些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