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9

讓葉萬壽Bob Yip引導你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NLP

從葉萬壽Bob Yip的 “我對NLP的評介與信仰反醒” 分享文章引導你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NLP:

序言--NLP代表甚麼?

NLP出現的時代背景

理論與模式的分別—NLP與傳統輔導的比較

NLP 的知識論

潛能運動相信甚麼?有甚麼問題?

NLP 的哲學與人性觀

簡單比較傳統心理治療與 NLP 模式治療

NLP 對傳統心理治療的增值功能

NLP 如何令專業社工及輔導員不安

NLP 對筆者(葉萬壽)的提醒

NLP 是否新紀元

總結

*********************************************************************

我認識的葉萬壽是一位社會工作專業出身,同時擁有哲學宗教學士及社會學碩士學位的資深輔導員,主要在香港基督徒團體裡服務,有廿餘年治療、管理和教學經驗。他早年以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十六型性格學而同時名聞基督教會以外,及後他再研習NLP及九型性格。1995年他在香港創辦心自寬(Innerspace Counseling Service) www.innerspace.com.hk 輔導及訓練服務,今天除了向公眾提供個人,家庭及婚姻輔導之外,亦開辦了 NLP性格系列生命成長訓練工作坊健康興趣班等類別課程。

2007/09/01

開學了!

開學了! 我想送一些實用的東西給學生,家長和老師們!

當今社會,身邊很多五花百門的東西經常刺激我們在一個很活躍的精神狀態;相反,想找一些可以很快速地幫助我們平靜下來的技巧好像沒有這麼多。現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技巧,且看管用不官用。

閉目安坐,兩唇微合,
舌頂上顎,似笑非笑。
兩腳向前,腳跟著地,
腳踝交叉,左上右下。
兩手伸前,掌背相對,
掌心向外,姆指向下。
跨手握拳,反扣胸前,
形鬆氣通,享受放鬆。

這是『掛鈎』Hook-ups;一個從健腦操 BrainGym 裏面拿出來的技巧。這技巧源自韋恩庫克 Wayne Cook ,也被稱為『庫氏掛鈎』Cook’s Hook-ups。

每當我們感到難過、迷惑、動了氣或者正在受破壞性情緒的影響,『掛鈎』可以很迅速地幫助我們釋放負面能量、抒緩情緒、收斂心神、讓我們可以馬上重新掁作。

『掛鈎』是一套從少到老都可以做的動作。如果小孩子可以在小學階段體驗到『掛鈎』的好處並經常運用,甚至無形中養成了利用『掛鈎』去平衡或中和情緒的習慣,這小孩將來的EQ情商肯定可以比其他人優勝。

喜、怒、哀、樂是天賦我們人類寶貴的情緒,但過量和讓我們感覺失控的時候,我們卻去否定他們,拒絕接納他們,為的是我們未有掌握到一套可以和跟過量的情緒軟著陸的技巧。每當這些不受(我們成年人)控制的情緒出現在小孩身上的時候,我們(身為小孩楷模)的反應更加恐怖。我猜你也曾經有這方面的經驗吧!

在家裏或學校裏,當碰到兩個或一班小孩爭吵或甚至打架,我們可以讓他們先做一兩分鐘的『掛鈎』,讓大家都平服下來,然後再處理他們之間的紛爭。

在家裏碰到小孩有委屈的時候,或是莫名的暴躁,家長可以自己一方面先做『掛鈎』的動作,另一方面一邊肯定小孩的情緒,同一時間引導他/她跟你一起做一兩分鐘的『掛鈎』,等情緒穩定下來才接上其他的輔導技巧。

為甚麼家長要自己先做『掛鈎』? 請你自己猜罷!

在這個年頭,最需要利用『掛鈎』的可能是家長或老師們。我們經常聽見家長或老師們說現在的小孩越來越不聽話,經常弄得他們透不過氣來。

說到無理地被衝擊,被弄到透不過氣來,在今天的職場上,當下屬的一群不也是經常被上司無理地衝擊嗎,被弄到透不過氣來? 在這情況下,『掛鈎』可以幫助我們釋放負面能量、抒緩情緒、收斂心神、讓我們可以馬上重新掁作。

萬事起頭難,要小孩學一樣新東西,或者是養成習慣,在家裏最好就是由父母的身教做起,在學校裏老師可以動員朋輩的影響力。

在家裏,上面已經提過一些父母可能碰到用得上『掛鈎』的情況,如果要再找一些具體例子,肯定隨便可以再找到。父母如果可以自己首先開始利用『掛鈎』迅速去平服自己的情緒,然後再推廣到小孩身上,那肯定容易得多。

在學校,老師運用『掛鈎』的時候,同學們可能不會在場,也可能不方便在場。可是,老師們可以考慮在每一次小息以後,或者剛剛結束激烈的教學活動以後,可以讓整班同學一起做一兩分鐘的『掛鈎』。老師正好利用這個機會,讓同學們一方面學習這個技巧,一方面讓同學們集體一起體驗這個可以幫助他們很快安靜下來的技巧,準備下一堂課的學習。

當然,如果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掛鈎』,再遇到一些衝突的時候,老師可以馬上要他們利用『掛鈎』安靜下來。

上面提供的『掛鈎』,相對原來典型的『掛鈎』,我作了一些改動。

『掛鈎』原來有兩個步驟,上面我只提供第一個步驟;大家可以先只做這第一個步驟,待熟練以後再加上第二個步驟。其實,單是第一個步驟,效果已經不錯了。我把第一個步驟配上口訣,希望達到打油詩的效果,方便大家記憶。

『掛鈎』的典型做法是站立來做,我這裏安排給大家的是坐下來做的變化動作;但我認為在上述的情況坐下來做較易被掌握和快一點出現效果。

閉目安坐,兩唇微合,
就是閉上相眼,頸背挺直,頭肩水準,背靠椅子安坐好;兩唇微合就是輕輕的把嘴巴關上,甚麼都不要說了! 甚麼也不用說了!

呼吸方面我建議自然吸呼。雖然有些導師指定鼻吸口呼,但我的經驗告訴我只要保持自然吸呼便可以,能保持自然吸呼便少一份刻意,少一份刻意便多一分自然。而且,不刻意吸呼更容易感受到在短短的一兩分鐘內『掛鈎』帶來心神的安寧。

舌頂上顎,似笑非笑。
“舌頂上顎,似笑非笑”是我從氣功口訣中抄過來的東西,補充原來只有“舌頂上顎”的不足。舌頂上顎掌握得好剛好是舌頭接通任督二脈的交匯點,做對了時候嘴巴裏的津液馬上會增加;似笑非笑就是瞼上近嘴巴肌肉輕輕的做出一個笑不露齒的容貌。已經有科學證明,單單是做出一個笑不露齒的V形容貌姿勢已經對我們的身心有好處。

『掛鈎』有三部份,上面是有關口的部份,接下來是腳的部份。
兩腳向前,腳跟著地,
腳踝交叉,左上右下。
兩腳微微舒適地向前放,腳跟著地,兩腳腳踝交叉,左腳在上右腳在下或者右腳在上左腳在下都可以。其實,每一個人會有他自己獨特而又最舒服的腳踝交叉方式,就讓每一個人自己去掌握左腳在上還是右腳在上好了。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手腳他們自己會互相配合,走出一組最舒服的手腳配搭。

現在是手的部份。
兩手伸前,掌背相對,
掌心向外,姆指向下。
跨手握拳,反扣胸前,
這是『掛鈎』最不容易利用文字去描述的一部份,但只要一步一步的去掌握,還是可以的。兩手伸前,掌背相對就是先讓兩手向前伸,成水準高度;然後讓兩手手掌背對背的靠著,成掌心向外,姆指向下的姿勢。跟著讓其中一隻手提高,跨向另一隻手成掌心向掌心的姿勢合掌。這個時候仍然保持姆指向下。在掌心向掌心,姆指保持向下的情況下十指互扣。讓十指一直保持互扣的姿勢,雙肩雙臂放鬆,先旋向下,再旋向內而讓互扣握拳的十指自然的反扣停留於胸前。

最後是保持這個動作輕鬆安坐一兩分鐘,你會馬上感覺到它的神奇功效
形鬆氣通,享受放鬆。

我現在要交待一下『掛鈎』的第二步驟。第二步驟基本上是第一步驟的延續,改變的部份在於是手和腳。

第二步驟有關雙手姿勢的改變:把跨手握拳,反扣胸前的雙手鬆開,讓雙手很自然左右靠近,讓拇指跟拇指,食指對食指,無名指對無名指的十指相對,虛抱成球。

第二步驟有關雙腳姿勢的改變:同樣,把交叉的腳踝分開,兩腿拉開如肩寬,腳掌自然平放地上便可以。

做第二步驟的時間大概一分鐘便可以。

文字描述了這麼多,當然最好還是有些圖片可供參考。在網上能找到的『掛鈎』圖片不多,以下是一些或可供參考的圖片:

1. 這個優質學校計畫的網頁有數張站立式『掛鈎』Hook-ups的相片可以參考。他們在練習典型的『掛鈎』。大家可以參考第一步驟有關雙手的姿勢
Ø 兩手伸前,掌背相對,
Ø 掌心向外,姆指向下。
Ø 跨手握拳,反扣胸前,

2. 註冊健腦操培訓師及顧問吳漢威先生(Patrick)的網頁在最左下面有兩張『掛鈎』第一步驟手部跨手握拳,反扣胸前的姿勢和第二步驟手部十指相對,虛抱成球姿勢的相片可以參考。

3. 這個健腦操(Brain Gym®) 附簡易四式部份動作的網頁有張由一位穿橙色上衣的導師示範
Ø 兩手伸前,掌背相對,
Ø 掌心向外,姆指向下。
Ø 跨手握拳,反扣胸前,
的一連串相片。

如果想要比較詳細的資料,可以閱讀何兆燦和蔡慧明伉儷翻譯的“健腦操26式”,由香港身腦中心有限公司出版,ISBN:9-789628-575237 (http://www.brainbodycentre.com)

凡是跟經絡氣感有關的動作,各門各派都有一些共通點,那就是松靜、柔慢和自然。

而且,根據道家內丹養生功口訣“舌舐上顎、朝天吞液”的意思就是當口腔津液量多需要處理的時候,可以仰首朝天,慢慢把津液吞下去,據說可以補充腎氣。

上面所介紹是一些很立體的動作技巧,明顯地我單靠文字去描述顯得恨乏力,所以還得靠你們的老師,那就是『經驗』老師。沒有歷程,不成經驗,大家就嘗試吧!

我更希望運用『掛鈎』可以變成習慣,讓這運用『掛鈎』習慣的力量幫助我們孩子們培養正面的情緒智商。

2007/08/19

從 “困” 字帶出中文的特性去設計輔導工具

從 “困” 字帶出中文的特性去設計輔導工具

中國文字有一個特性是英文沒有的,中文每一個字都是獨立的圖像。在大眾媒體文化從原來的聽覺為主導 (播音的電臺節目) 到今天視覺為主導 (電視和各種七彩繽紛的媒體廣告) 的轉變以及近年來大力鼓吹開發右腦的潛能,我們大可多加引用和發揮中國文字的特性去設計一些平常百姓也可以在生活當中隨手拿來應用的輔導工具。

我自己材疏學淺,特別是中文的水準有限,不敢班門弄斧,只希望拿一個例子和大家分享之餘,達到抛磚引玉的效果,從各界朋友的回應當中學習。

我先拿個 “困” 字做例子。

脫困可以當成把 “木” 從 “困” 裏面拿出來,這樣可以得到 “呆” 或 “杏”。

如果在困境當中能夠朝向正面積極的一方思考,脫困以後很大可能得到一個味美的 “杏”。如果在困境當中沒有目標,還有一半機會脫困後得個 “杏” 字。

可是,現實生活當中又是否每一個人都能夠在困境當中弄清楚往後的方向,是否每一個人都能夠在脫困過程中把握機遇碰上一個味美的 “杏”?

不單止 “杏” 需要打做,就連 “呆” 也需要面對和適應。相信我們大家也碰過不少脫困後不願意面對承擔、不願意活在當下,繼而很快又再躲回慣性困境裏面的人。

旁人不能完全幫助一個人從表到裏去脫困,旁人只能提供一些外在的幫助,只有加上當時人內在的心火不鍛的催逼努力,堅守意念,才能夠走出一個新天地。身邊如果有朋友可以提供一些精神或物質上的支持已經不錯,說到底,當事人還是需要自己活在當下的去面對自己的生命。

我們很多時候會碰上朋友墮入困境希望我們可以加以幫忙,也許以後我們可以嘗試利用 “困” 字設計出幾個問題去問當事人,協助他們組織表裏的資源,設計出一條踏實脫困之路。

“老黃,你剛才說你有困難,要脫困,是嗎?”
Ø 一邊找一張紙在你朋友面前寫上一個正階的 “困” 字
Ø 然後跟著說下面的一句,並且有耐性的等待對方自己去發掘

“那困在 “口” 裏的 “木” 對你來說是甚麼?”
Ø 要很有耐心的去等待對方自己去發掘,一定要有耐性
Ø 分別寫上一個 “口” 和一個 “木” 字

“那個 “口” 字對你來說又是甚麼?”
Ø 有耐心的去聽並鼓勵對方多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把 “木” 頭拿出來再跟 “口” 字配搭你可以得到甚麼?”
Ø 這一步是鼓勵對方開始嘗試不同的選擇
Ø 等待對方自己探索出 “呆” 或 “杏”
Ø 不管他選擇 “呆” 或 “杏”都不重要,只問對方那代表甚麼便可以, 例如

“那 “杏”字對你來說又是甚麼?”

“從 “困”到 “杏”你已經有那些資源?”

“從 “困”到 “杏”你需要那些額外的資源?”

有些時候要脫困也不一定需要額外的資源,也許有一天你發現用心火把 “困” 字裏面的 “木” 頭燒掉以後,你馬上便可以松一 “口” 氣!

[百日建基] ~ 培養良好人際關係的習慣

[百日建基] ~ 培養良好人際關係的習慣

卡內基先生從前創辨卡內基訓練時,就一直強調:一個人要人緣好、要受人歡迎,一定要培養欣賞自己與肯定自己的能力。因為,在「視網膜效應」的運作下,一個看到自己優點的人,才有能力看到他人可取之處。而能用積極的態度看待他人,往往是好人際關係的必備條件。這裏提供一個[百日建基]的方案,讓你可以培養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習慣。

“習慣” 是我們每個人最大的自然力量,它會在它該出現的時候幫助我們。
今天你能不刷牙就往街上跑嗎?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1. 早上起來在鏡子面前緊記要對自己說一些欣賞、讚美或至少是正面肯定的說話。 “我今天早上七時正起來了” 也算是正面肯定的說話。

2. 每天向家裏的人說一聲欣賞讚美的說話。不多也不少,就讓那欣賞讚美的說話由內心說出來;不是從腦子裏走出來哦!

3. 如果一下子感到不太自然,可以先說一些正面肯定的說話代替。例如:
“你今天加了衣!”
“你今天剪了頭髮!”
“哇! 今天有紅燒魚吃哦!”

或者憑你的感覺買一些小禮物也可以。送上禮物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加上一兩句內心想說的話。一下子害羞嗎? 在開始的時候利用紙條代替嘴巴也可以!

4. 讚美小孩子的說話要加上小孩具體的行為。例如:
“你剛才先做了家課才看電視,非常好!”
“你幫媽媽做了家務,我很高興!”

如果剛剛說一句 “你表現很好!” 是不夠的。

5. 回到公司單位裏,也可以開始鍛煉。在工作單位裏面,找可以說欣賞或者肯定的話的機會多的是,只是萬事起頭難。要從無開始打造一個新文化,真的需要多一點推動力和技巧。你可以嘗試在最初一兩天先行多加注意同事,也可以在下班回家途中鍛煉一下你自己當天早上你在每一個同事身上發現甚麼不同的地方。

習慣了一點以後便可以開始在早上問好的時候加上一些你注意到的東西。例如:
“早上好! 你今天改穿了格子外衣!”

6. 在外用餐,購物或者乘坐計程車的時候,你可有注意現在很多服務員和店員都在胸牌上面加上了自己的名字,計程車師傅的名字也可以在上崗證上找到。

你猜猜如果你可以直接稱呼他或她的名字比單叫 “服務員”, “小姐” 或者 “師傅” 有甚麼分別?

7. 這是我剛從一家中學學回來的。在你要批評別人之前,先找出對方3個優點。

8. 說易行難,特別是中國人的文化不太習慣這樣做。要堅持一百天去養成這習慣實在不容易,你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獎勵計畫。祝你儘快[百日建基]成功!

2007/08/18

一位經歷過數次離婚的女案主

教練面談分享

茹心把她身邊的一位經歷過數次離婚的朋友慧蘭女士帶來見我。

茹心一開口便說:『鍾老師,看! 慧蘭可真命苦,她每一次都遇上同一類型的男人,每一次都是離婚收場。鍾老師你可真要幫幫她,用系統排列幫幫她去看一看是不是她家族系統裡面出了甚麼問題,為甚麼同一情況重複又重複的出現。』

我望了慧蘭一眼。她的頭是微微的向側面垂下來,她沒有出聲,也沒有甚麼表示。我向茹心說:『今天是誰要來的…』

『是我堅持要把她帶來的。看! 又離婚了!』茹心回應。

我再望向慧蘭。她還是不出聲,身體作了輕微的移動。我向茹心說:『茹心,你幫我去超市買一些水果回來,像蘋果鴨梨一個一個的水果每一種類買一個就好了,等一會在系統排列裡面得用上。你回來的時候如果面談室的門是關上的話請你在大廳坐下來等著,好嗎?』

『好好好…鍾老師,我馬上就去!』茹心一邊回應,一邊往大門的方向走。

茹心出了大門以後,我去把面談室再次打開,等了幾秒鐘,然後向慧蘭說:『你今天要跟我談甚麼嗎?...』

慧蘭沒有出聲,面談室裡面異常的寧靜,只聽到大廳傳來的水族箱裡面流水的聲音。過了一會,我跟慧蘭說:『沒關係,反正這一節的時間都已經預留給你們。』

我一直盡量和她保持呼吸同步、跟她用同一個姿勢的坐在面談室裡面。我沒有覺察到過了多少時間,但注意到慧蘭慢慢的移動了身體,隨著說:『男人都是這樣…』

我一邊點頭一邊回應說:『還有呢…』

『他們每一個都是這樣…』慧蘭的聲調和語氣開始有些變化,我預感到一座火山快要爆發。

我緊貼著她的說話點頭,我的坐姿也隨著她身體的移動而作出配合。我把聲調提高了一點向慧蘭說:『這樣吧,我想從頭聽一聽你的遭遇,從你的第一段關係開始;可是,茹心隨時要回來,我不知道你要不要她參與。如果你要她參與的話,我們就讓房門繼續打開;如果你不要她參與的話,請你把房門關上,然後告訴我開始是怎樣的一回事…』

慧蘭慢慢的把原來緊緊抱在懷裡的手提包放在椅子上,隨隨的去把房門關上。她用同一個步伐走回來,從手提包裡拿出了一包紙巾,取了一片,一邊抹去開始掉下來的眼淚,一邊向我訴說她第一位丈夫的不是之處。

在慧蘭走過去把房門關上的一段時間,我望了手錶一眼,我們剛才寂靜無聲的等待用了大概20分鐘。

慧蘭一邊說,我一邊聽。我配合她身體的移動而調整我的姿勢,我只比她多做了點頭的動作。到了我再看手錶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慧蘭還在控訴曾經和她一起的男士。

在我覺察到她的聲調開始軟化和有下滑趨勢的時候,我開始介入,我向慧蘭說:『對! 我剛才聽到很多男士對你所做的事情,聽到你說他們過去怎樣傷害你,聽到你說你是怎樣的無辜和無奈。聽到幾乎百分之一百是他們的錯。…』

『慧蘭,我在想,如果過去所發生的事情當中你有很小很小的一部份要負上責任的話,這會是甚麼?...』我在拇指和尾指做出相應的姿勢下我繼續向慧蘭說,

『那管這只是百分之,千分之一,或者是萬分之一的責任,這會是甚麼?...』

房間裡再次出現寂靜。不知道又過了多久,我開始聽到一點微弱的聲音:『我…』

我很自然的點了頭,沒有多說。慧蘭繼續用微弱的聲音說:『我…』

我一邊點頭,一邊指著面談室的房門口向慧蘭說:『當你離開這房間以後,你可以做些甚麼?』我刻意不讓她花太多時間在她的責任上面,免得她過度自責;我只協助她探討她有甚麼可能的選擇。

慧蘭繼續說:『…』

我拿出了早已準備好不同顏色的告示貼和一枝三色原子筆,我示意慧蘭可以把每一個點子寫在一張告示貼上面。

她在寫,我在看。過了一會,我跟慧蘭說:『好的! 慧蘭,現在已經用上了差不多兩個小時,你想繼續下去還是…』

慧蘭用自然又平和的聲線回答:『鍾老師,真的不好意思! 原來已經過了這麼長時間。我需要多一點時間去整理這些點子。我想,如果你容許我拿一些告示貼回家,我可以先在家裡整理一下,然後回頭再和你談。』

『好的!』我回答,同一時間我去打開面談室的門,外面的茹心用不耐煩的聲調跟我說:『鍾老師,水果都在這裡,你還要做系統排列嗎? 』

『要! 謝謝您! 我馬上要做系統排列,我的消化系統需要做一個完美的系統排列。謝謝你的水果!』我向茹心說。

『哈哈!』我聽到一聲短的笑聲,看見慧蘭已經拉著茹心的手往大門方向走去,在大門口的時候,慧蘭回頭跟我說,

『謝謝您! 鍾老師。 我回頭再跟你約定下一次見面的時候。』

2007/08/14

推薦幾本比較好的英文NLP書籍

有一位朋友發短訊問我:保重老師,…能不能推薦幾本您認為比較好的英文NLP書籍,…

首先,我希望你可以先問自己你閱讀或研習NLP是為了甚麼?
你希望從那一個角度開始去學NLP?
你大概會在那一個領域運用NLP?

我老師徐志忠神父在 Amazon 寫了很多的書評,當中有不少是有關NLP。

以下介紹幾本NLP入門級別的英文書籍。請細讀其他讀者在Amazon對每一本書的介紹和評語;書評一般附在Amazon每一本書介紹首頁的下半部份。

徐神父形容這是一本經典的NLP入門書
Introducing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Psychological Skills for Understanding and Influencing People (Paperback)
by Joseph O'Connor (Author), John Seymour (Author)

徐神父所提及的第二本NLP入門書。
NLP at Work, Second Edition: How to Model What Works in Business to Make It Work for You (People Skills for Professionals) (Paperback)
by KnightfSue (Author)
這是第二版,第一版在國內已經有翻譯本,就是機械出版社的 [激發潛能 – NLP 成功法則] ISBN 7-111-09299-6/F

徐神父所提及的第三本NLP入門書。
NLP Made Easy, New Edition (Paperback)
by Carol Harris (Author)

2007/08/04

催眠銷售

有一位朋友在 牛族領域 NLP 網上論壇 中發問

“nlp真的有用嗎?... 請問你們練好後有什麼好處?”

跟著有一位朋友這樣的回應他

“實話告訴你吧,沒有一點用,你真的不用學,更不要去用,去學你認為有用的就行了,而不是別人叫著有用的。”

我看見後會心微笑,發問的朋友可能如墜五里霧中,但潛意識裏收到的訊息大可能是

有一點用你真的用學要去用去學你認為有用的就行了,…

好一個催眠語言運用技巧的例子!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經常都會碰到在銷售過程當中加入了催眠語言技巧的運用。下面幾句推銷手法,你有碰過嗎? 跟樓上面所說的幾句可有異曲同工之效?

請放心! 我不是向你推銷保險,我只是介紹我們公司的產品。你不需要保險,不需要購買甚麼保險,就算你真的要購買保險,也不一定要購買我公司的,更談不上要跟我買!

2007/07/05

由曾特首發行新書聯想起 (3/3)

時至今天, 情況變得更加極端.

這段時間, 我經常用 [皮薄餡料不夠好] 去形容當下年青人. [皮薄] 指面皮薄, 受不了衝擊; [餡料不夠好] 指內心修練不足, 不夠料子去應付問題, 又吃不了苦. 有很多更是虛有文化(我指有文憑和懂得讀寫)而無修養.

你講他聽不進去已是鐵一般的事實. 為父母, 師長或長輩的可以怎樣?

好好掌握 [蝸牛孔雀因子理論], 在該肯定的地方多給年青人一些具體的肯定和讚賞, 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合他們發展的空間. 我最近發覺我要學習國家對保育熊貓所運用的[圈養]技術, 繼而應用到當下年青人身上.

你不要再講, 你可以改為發問. 因為你講他已經聽不進的, 如果你問, 他一定會回答, 管他嘴巴裡沒有說出來, 你每一條問題, 他心裡必定有一個答案.

我就是要他們在自己心裡回答的答案. 對! 就是好好的運用教練技術, 在適當的時候, 對他發出恰當的問題.

上面的 [他] 當然包括了男生, 女生, 或不男不女, 不女不男的時下年青人.

由曾特首發行新書聯想起 (2/3)

除了聯想起明報對曾蔭權,曾蔭培先生的報導, 也令我想起自己當時(2001年2月24日)發貼在九龍華仁書院學生新聞組的回應:

Re:「 藤 條 炆 豬 肉 」,「 拳 頭 出 孝 子 」
Newsgroups: wyk.forum 新聞組
Sent: Saturday, February 24, 2001 5:57 PM 發貼
From: Paul Chung

當年環境(包括我年幼的時候),子女成長的選擇似乎是 [聽] 與 [不聽] 父母的教導。「 藤 條 炆 豬 肉 」,「 拳 頭 出 孝 子 」實在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今天,青少年所知的比父母多出很多。青少年可以得到資訊或可能被受影嚮的途徑多得連父母或師長也可能被蒙在鼓裏。你有你打罵、我有我心裡盤算另外的一套比比皆是。

「 藤 條 炆 豬 肉 」是否能真正幫青少年作出正確的選擇, 我有所保留。

現在大部份家庭父母都要全職工作;個別情況可能要兼幾份工。父母下班以後能夠陪伴子女和他們坦誠溝通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多。不要忘記父母也是人,也需要平衡和照顧自己的身心。我想現今青少年很多都希望有人可以和他詳談;渴望這個人是自己父母的可能很多。

利用嚴刑去令一部份人收歛會有一定作用,但若缺乏跟進始終問題未能解決。日子久了嚴刑可能再起不了作用,就好似濫用抗生素一樣的結果。面談、聆聽、坦誠溝通可能是跟進的可行方法。但假如個別家庭正如以上所述,那怎麼辦呢?

面對老師,我不敢再有要求。有使命感和有責任感的早己幾乎把他們所有時間都放在學生上;學校早己是他們第二個家。沒有心的不可能做輔導和跟進的工作,所以把教書當是一份工作的在這環境不適用。

以目前政府所訂下的資源,要學校社工完全負擔上述重責,也等如推他們落深淵。 要跟進總得要有人,如可是好?幸好我們還有學生!朋輩很容易影響青少年。同學們可以以身作則,遵守校規及紀律。同學們也可以同時擔當一個聆聽者、擔當一個可信任的長者去聆聽及了解有[問題]的同學,去接納及開導他們。接納不等於認同不守規則的行為。帶著明白到一個人行為背後都懷有良好動機的心情去面對破壞份子是接納,嘗試找出他們行為背後良好動機是真聆聽,幫他們明白滿足該良好動机不止於破壞記律是開導,繼而找出其他可行的方法是輔導。有誰不想被別人稱讚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呢?

容易嗎?絕對不容易,不要盼望三兩次便成功,耐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難嗎?不難,開始做便是。

對他們有害嗎?無害,你不致令到他們比以前更壞便無害、便成功。

用上述的方法會令到一個人更壞嗎?不會罷!

有足夠能力嗎?有,從開始你便可以累積經驗,經驗是最好的能力;而且任何時間可信賴的師長和神長都支持你,準備給你援手。假如可以用朋輩小組的形式進行,效果更佳。

值得嗎?值得!現今資訊科技間接減少及減低人與人之間盡用視、聽、感覺等感官元素溝通的機會及能力。將來社會上一個人若能比其他人更善於聆聽、溝通及開導別人肯定是一項寶貴的個人財產。這不是一個很好鍛煉的機會嗎?這不是一項很好的回報嗎?

時代變了,環境變了,以前管用的今天可能不再適用。還記得當年有一次我跟爸爸弄翻的事情傳到中學副校長耳朵裡去。他對我說他自己也經常在無錯的情況下還要向他父親下跪認錯。他這技巧當年幫了我,到了今天在我和父親的關係上也經常使用。

可是,我不會盼望我女兒這樣對我,我只希望我自己能夠以身作則,保持和她們坦誠對話、了解她們和繼續多找一點時陪伴她們。我希望每個晚上我都能夠跟她們一起共進晚餐。多謝天主!

由曾特首發行新書聯想起 (1/3)

最近曾特首 Donald Tsang 發行新書, 無意中令我想起2001年明報就曾特首令尊翁當年如何教導子女的一篇報導:

大 曾 小 曾 亡 命 之 旅 粉 嶺 見 父 親

【 明 報 專 訊 2001.02.20】 近 日 雙 雙 成 為 傳 媒 焦 點 的 曾 氏 兄 弟 — — 候 任 政 務 司 司 長 曾 蔭 權 及 警 務 處 處 長 曾 蔭 培 ﹐ 兩 人 小 時 為 見 父 親 一 面 ﹐ 不 惜 展 開 「 亡 命 之 旅 」 ﹔ 每 周 最 少 吃 一 記 父 親 的 「 藤 條 炆 豬 肉 」 。 他 們 童 年 的 點 滴 ﹐ 說 明 聚 少 離 多 不 一 定使 兩 代 鴻 溝 加 深 ﹐ 反 而 使 他 們 懂 得 珍 惜 相 聚 的 時 光 。

特 區 「 文 武 雙 傑 」 ―― 曾 蔭 權 及 曾 蔭 培 ﹐ 在 接 受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新 聞 與 傳 播 系 實 習 刊 物 《 大 學 線 》 訪 問 時 ﹐ 訴 說 不 少 童 年 往 事 ﹐ 當 中 帶 出 不 少 親 子 相 處 之 道 。

曾 氏 兩 兄 弟 生 於 警 察 之 家 ﹐ 父 親 曾 雲 是 警 隊 老 差 骨 ﹐ 曾 駐 守 粉 嶺 警 署 。 當 時 沒 有 海 底 隧 道 ﹐ 來 往 市 區 和 新 界 的 交 通 十 分 不 便 ﹐ 故 曾 父 往 往 要 在 警 署 留 宿 ﹐ 直 到 假 日 方 可 與 家 人 共 聚 天 倫 。 當 時 兩 兄 弟 為 爭 取 與 父 親 見 面 的 機 會 ﹐ 曾 不 惜 展 開 「 亡 命 之 旅 」 。

長 途 跋 涉 珍 惜 相 聚 時 光

「 哥 哥 十 一 ﹑ 二 歲 時 已 經 很 『 厲 害 』 ﹐ 帶 著 我 『 轉 』 幾 次 巴 士 ﹐ 由 港 島 到 粉 嶺 探 望 在 警 署 當 值 的 爸 爸 。 那 時 爸 爸 見 我 們 從 港 島 來 到 偏 僻 的 粉 嶺 ﹐ 既 驚 且 喜 。 」 曾 蔭 培 說 。 由 於 相 聚 時 間 不 多 ﹐ 曾 蔭 培 特 別 珍 惜 每 次 見 面 的 時 間 。 這 位 「 一 哥 」 加 入 警 隊 ﹐ 實 也 是 基 於 對 父 親 的 仰 慕 。

每 周 受 刑 未 怨 嚴 父 責 打

曾 蔭 培 說 ﹐ 曾 父 對 子 女 的 管 教 十 分 嚴 厲 ﹐ 功 課 做 得 不 好 要 捱 打 。 一 次 他 帶 弟 弟 出 外 玩 耍 時 ﹐ 弟 弟 不 慎 撞 倒 ﹐ 頭 破 血 流 ﹐ 要 入 醫 院 縫 針 ﹐ 回 家 後 曾 父 即 以 「 大 刑 侍 候 」 。 這 是 曾 爸 爸 打 得 最 厲 害 的 一 次 ﹐ 曾 蔭 培 現 時 仍 記 憶 猶 新 。

「 拳 頭 出 孝 子 」 是 四 ﹑ 五 十 年 代 不 少 父 母 的 格 言 ﹐ 「 藤 條 炆 豬 肉 」 當 然 不 是 曾 蔭 培 的 「 專 利 」 ﹐ 作 為 家 中 長 子 的 曾 蔭 權 ﹐ 被 打 的 次 數 更 多 ﹐ 每 星 期 最 少 也 要 受 刑 一 次 。

思 父 情 切 高 價 回 購 舊 居

「 小 時 候 ﹐ 爸 爸 每 星 期 至 少 打 我 一 次 ﹐ 每 逢 『 百 厭 』 ﹑ 做 事 不 好 或 打 架 就 會 被 打 ﹗ 買 錯 了 『 隔 夜 』 麵 包 ﹐ 又 被 他 打 ﹗ 有 時 爸 爸 吩 咐 我 買 豆 腐 ﹐ 我 買 了 回 來 才 發 現 是 餿 的 ﹐ 又 要 捱 打 ﹗ 」 曾 蔭 權 憶 述 說 。

可 是 ﹐ 曾 蔭 權 並 沒 有 因 而 痛 恨 父 親 ﹐ 相 反 更 處 處 維 護 他 。 曾 父 於 九 七 年 三 月 辭 世 後 ﹐ 其 繼 室 將 舊 居 出 售 。 為 紀 念 父 親 ﹐ 曾 蔭 權 以 八 百 多 萬 從 新 業 主 手 中 購 回 舊 ﹐ 成 交 價 是 廿 多 年 前 的 十 倍 ﹐足 見 他 對 父 親 的 尊 敬 及 懷 念 。

曾 氏 一 門 雙 傑 ﹐ 雙 親 未 能 親 眼 目 睹 愛 兒 的 成 就 ﹐ 最 教 他 們 遺 憾 。 曾 蔭 培 說 ﹕ 「 媽 媽 五 十 一 歲 已 仙 遊 了 ﹐ 我 們 幾 兄 弟 姊 妹 很 愛 她 。 爸 爸 九 七 年 去 世 ﹐ 他 當 年 還 不 是 太 老 ﹐ 如 果 他 們 還 在 世 的 話 ﹐就 可 見 到 我 們 的 成 就 了 。 」 說 罷 ﹐ 這 名 警 隊 「 一 哥 」 即 眼 泛 淚 光 。

各 有 所 成 子 欲 養 親 不 在

童 年 的 時 光 教 兩 人 回 味 不 已 ﹐ 雖 然 這 對 兄 弟 小 時 因 爭 玩 具 而 吵 架 ﹐ 長 大 後 也 因 對 社 會 事 務 意 見 不 一 而 偶 有 爭 執 ﹐ 但 似 乎 無 損 二 人 深 厚 的 感 情 ﹐ 維 繫 著 這 段 感 情 的 ﹐ 當 然 還 有 他 們 敬 愛 的 父 親 。

明 報 記 者 葉 翠 瑩

2007/06/28

給為人父母的一個小故事 A short story for parents

一個星期天,一位爸爸領他的小孩上茶樓飲茶。他們剛進茶樓大門,小孩就站立不動,不肯進茶樓....。原來那裡安置好幾個魚缸,養殖了不同的河鮮和海鮮,小孩就是只管看魚,不肯再多走一步。時近中午,客人開始多,位置還未有找到,而且其他的家裡的人馬上要到,做爸爸的焦急得不得了,屢勸無效,就在快要伸手打小孩的時候,不知甚麼原因這位爸爸彎下腰,在剛好跟小孩一樣的高度望了魚缸一眼。

這一下子做爸爸的停了下來,原來小孩看見的是另外一個世界...

如果你是這位爸爸, 接下去你會怎樣跟孩子說?

On a Sunday morning, a father took his son to a Chinese restaurant for dim sum. While they were entering the restaurant, the son stopped and refused to move further. There’re fish tanks at the entrance of the restaurant, keeping fresh water and sea water fishes. It’s about noon, gett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were about to arrive in no time. The father was getting anxious; he could not manage to persuade his son to go inside. When he was about to raise his hand and hit on the son, for unknown reasons, he bend down to appropriate the same level as his son, from there he look at the fish tanks.

Wow! Now he realizes that his son has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f the world.

If you were the father, what would you say to your son now?

2007/05/22

Enneagram 九型性格是與生俱來 Nature 還是後天培養 Nurture 的?

Enneagram 九型性格是與生俱來 Nature 還是後天培養 Nurture 的?

1977年在 New York:Brunner / Mazel出版的一本書“氣質 和 發展” “Temperament and Development” 裡面記載了亞力山大.湯馬斯醫生 Dr. Alexander Thomas 和史黛拉. 翟斯醫生 Dr. Stella Chess 早在60年代開始對初生嬰孩觀察所得的結果。

根據觀察所得,嬰孩由初生兩三個月開始已經可以辨認出 9 種不同的氣質

活躍程度 Activity Level
規律性 Rhythmicity (regularity)
主動性 Approach
適應性 Adaptability
感興趣的範圍 Threshold of responsiveness
反應的強度 Intensity of reaction
心景的素質 Quality of mood
分心程度 Distactibility
專注力範圍/持久性 Attention span / persistence

後來經美國加州士丹福大學醫學院臨床教授大衛ㆍ丹尼爾斯醫生David Daniels, M.D., a clinical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of Stanford Medical School 小心配對,發現這9 種不同的氣質可以相應配上九型性格裡面的9 種不同型號:

3號類型 >活躍程度 Activity Level
1號類型 >規律性 Rhythmicity (regularity)
2號類型 >主動性 Approach
7號類型 >適應性 Adaptability
5號類型 >感興趣的範圍 Threshold of responsiveness
8號類型 >反應的強度Intensity of reaction
4號類型 >心景的素質 Quality of mood
9號類型 >分心程度 Distactibility
6號類型 >專注力範圍/持久性 Attention span / persistence

大衛ㆍ丹尼爾斯醫生詳細的配對內容見 “Nature and Nurture:On Acquiring a Type” by David Daniels, M.D.

大家要留意的一點是當在亞力山大.湯馬斯醫生 Dr. Alexander Thomas 和史黛拉.翟斯醫生 Dr. Stella Chess 在60年代開始對初生嬰孩觀察的時候,他們只是獨立憑空的開始觀察和歸納,近代的九型性格學說在當時並未成熟,他們並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援助。

性格的形成,先天和後天都有可能影響。亞力山大.湯馬斯醫生 Dr. Alexander Thomas 和史黛拉. 翟斯醫生 Dr. Stella Chess的發現只告訴我們 9 種氣質在初生嬰孩已出現,但還未有數據(筆者尚未接觸到)支持每個人在嬰孩時期出現的氣質直接雙等於他/她成長後的性格.

根據我從我兩名女兒身上的觀察,在初生嬰孩身上發現的氣質對成長後的性格有直接關係.

一組是 => 1 > 4 > 2 > 8 > 5 > 7 > 1 > 4 > 2...

另外一組是 => 3 > 9 > 6 > 3 > 9

另外,從每一種性格的健康程度而言,我想是後天的影響較大。這方面唐理查‧里索 Don Riso / Russ Hudson 在每一類型從不健康到健康狀態的九級地圖說得很清楚。

Kathy Hurley & Theodorre Donson 回應畢華神父的指控

Kathy Hurley and Theodorre Donson 就畢華神父 Fr. Mitchell Pacwa S.J. 指九型性格 Enneagram 和基督信仰出現衝突的回應

Religious Accusations Against the Enneagram Proven False
(Refuting Rev. Mitch Pacwa's erroneous negative views of the Enneagram)
© 2001, Enneagram Resourc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Kathy Hurley and Theodorre Donson

The Enneagram is a system of nine personality types that has been growing in popularity since the early 1970s. Each of the types is associated with one of nine core "passions." Sometimes called ego-fixations or compulsions, these nine negative emotional states are anger, pride, deceit, envy, greed, fear, gluttony, lust, and laziness. This list largely depends on the tradition of "capital sins" in Christianity, although the Enneagram interprets them psychologically, not moralistically.

The Enneagram describes the nine personality types as patterns of thinking, feeling and behaving. By revealing these patterns clearly, the Enneagram is used to guide people in overcoming weaknesses and capitalizing on strengths, to understand and develop compassion in relationships of all kinds, and to understand oneself in one’s own personal growth and relationship to God.

Catholic theologian Mitchell Pacwa, S. J. wrote extensively during the early 1990s on h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Enneagram and how, like Jungian psychology, he believes it is misleading Christians in their search for spiritual direction. His two main statements are an article on the Internet, "Tell Me Who I Am, O Enneagram," (copyright 1994, Christian Research Institute) and his book Catholics and the New Age (Servant Publications, 1992). He continues to present his ideas on Catholic conservative radio and TV shows.

In mid-2000, the U.S. Catholic bishops’ committee on doctrine issued a document on the Enneagram based on Pacwa’s ideas. It cautions bishops that "the Enneagram has its origins in a non-Christian world view and remains connected to a complex of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ideas that do not accord with Christian beliefs."

Our Response to Pacwa’s Criticism of the Enneagram
This article is our response to these unfortunat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Enneagram. We call these documents "unfortunate" because our own research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e Enneagram has solid roots in the Christian writings of the "desert elders." These men and women, sometimes called the Fathers and Mothers of the Church, lived and wrote in the first five centuries of Christianity. As the first interpreters of the Gospels, they inquired into the inner development of human nature as it progresses toward the experience of God.

Thus, we believe that Pacwa, with the U. S. bishops following him, is placing himself in the strange-but-true situation of encouraging Christians to be suspicious of authentic Christian teaching about the inner life because it appears in a form with which he is unfamiliar and therefore cannot immediately recognize as Christian.

The confusion these documents creates is compounded by the fact that none of them demonstrates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neagram. Because Pacwa’s article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both summarizes his book and is the source document for the bishops’s statement, we will deal with it directly in this response.

False Accusation of Numerology
Pacwa’s document is marred by several erroneous assumptions. For example, it claims that the Enneagram depends on numerology and therefore calls it "divination." However, the Enneagram uses numbers, not numerology. The dictionary defines numerology as "the study of the occult meanings of numbers and their supposed influence on human life." Numerology assigns numbers to the letters of the alphabet and offers guidance to people based on the number equivalence of the letters in their names and their date of birth.

Pacwa also claims that the numerology of the Enneagram is based on the search for the "mystical meanings" of recurring decimal numbers. This statement is misleading in two ways. First, possible mystical meanings of numbers is not the same as numerology. Second, the Enneagram of personality as taught today relies on no such numerical mysticism. It simply uses the numbers one through nine. This is not numerology, just as arithmetic is not numerology.

False Presentation of "Essence" and "Personality"
Pacwa denigrates another teaching basic to the Enneagram, essence and personality, by calling it "pantheistic." The Enneagram claims to describe personality, which perceives reality in an overly subjective manner, and is opposed to essence or a person’s true nature.

In criticizing this idea, Pacwa is apparently oblivious to the Christian origin of the word "essence" in this context. It was first used in the 1330s by Gregory Palamas, a canonized saint in the Orthodox tradition. He explained the nature of God as "essence" and "energies," or the means by which God communicates with humanity. Since humanity is created in God’s image, this teaching evolved to say every human being also has an "essence" or soul and "energies" or personality.

Alleged Occult Basis of the Enneagram
Pacwa says the Enneagram has origins in the occult, which most people associate with magic and human use of spiritual powers not lawful to them. However, the ideas that underlay the Enneagram have esoteric origins, not occult ones.

For most people, the word "esoteric" is equivalent to "occult." In fact, religious traditions use this word in its most basic definition, which is "inner" or "interior." Esoteric principles teach the inner development of humanity as it yearns for the divine. Spiritual growth, contemplative prayer and the writings of mystics like Hildegard of Bingen, Julian of Norwich, Teresa of Avila and John of the Cross are all "esoteric."

Alleged Sufi Basis for the Enneagram
Pacwa claims the Enneagram comes from the Sufis (who teach contemplative spirituality in the Islamic world). Many Enneagram teachers (including ourselves) used to present this erroneous idea. But how could the underlying ideas of the Enneagram be Sufi when the Sufis themselves disavow this claim? To be sure, there are Sufi books on the Enneagram (for example, Laleh Bakhtiar’s three volume work, God’s Will Be Done (KAZI Publications, 1993 and 1994)), but the way they both describe and use the Enneagram barely resembles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Enneagram Pacwa refers to.

Pacwa states the nine types of the Enneagram fall into three groups of three, associated with the head, the heart, and the gut (often called "the three centers"). Then he claims these three categories of intellectual, emotional and instinctual are borrowed from Sufism.

Yet Plato also taught such a tri-partite analysis of human nature (for example, see his Timaeus). So did the Christian desert elders when they called Christians to three renunciations — in the physical realm (simplicity), emotional realm (virtue rather than the passions), and intellectual realm (relying on divine and not human knowledge to lead a person to God).

Common sense leads to the same conclusion. Each day, when faced with decisions, people ask themselves, "What do I think about it?", "How do I feel about it?", and "What will I do about it?" These are universal categories. They don’t belong to any one religion or philosophy. Further, although they are given different names and appear in many different forms, they are almost universally used by the world’s religions and philosophies.

Because he wrongly believes the idea of the three centers is Sufi, Pacwa takes exception to the idea that imbalance among the three centers is one of humanity’s basic problems and therefore that balancing the centers is important spiritual work for everyone to do. Yet this was also Plato’s idea and the Christian desert elders built upon it, saying that when head, heart and body are balanced, people can more clearly hear God and more authentically fulfill God’s will. It also makes common sense that when we learn to think when thinking is appropriate, feel when feeling is appropriate, and act when action is appropriate, we live more whole, wholesome and holy lives.

The Ideas of G. I. Gurdjieff
Pacwa claims that the Enneagram is unreliable because it comes in part from the teaching of George I. Gurdjieff. However, it’s Pacwa’s tactic here itself that is unreliable: guilt by association. One does not authentically judge an idea as good or bad by its association with people, but on the merits of the idea itself. (Pacwa uses the same false argument regarding Oscar Ichazo’s association with the Enneagram; we will deal with Ichazo in a later section of this article.)

By giving only the kind of information about Gurdjieff that causes alarm but not balanced enough to allow readers to decide for themselves what kind of man Gurdjieff was, Pacwa relies on the dishonorable tactic of ad hominem argument, better known today as character assassination.

For example, Pacwa claims that Gurdjieff "rejected" the Orthodox faith in which he had been brought up to explore the occult. If Gurdjieff rejected his faith as taught to him in the Orthodox church, then why do Gurdjieff’s ideas dovetail with the Orthodox monastic tradition on almost every major point?

Whether you read the writings of contemporary monks and hermits from Mt. Athos (for example, Orthodox Psychotherapy: The Science of the Fathers (Birth of the Theotokos Monastery, 1994) by Metropolitan of Nafpaktos Hierotheos), modern western interpreters of the tradition like the Englishman Robin Amis (A Different Christianity, Praxis Institute, 1995) or primary sources like Gregory of Nyssa and Evagrius Ponticus, you see that the majority of Gurdjieff’s ideas, image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come from the Orthodox monastic tradition. This includes the helplessness of humanity to experience spiritual growth without grace, which Gurdjieff called "higher influence"! Gurdjieff’s main contribution to this tradition was to modernize its language.

Pacwa also says that Gurdjieff eventually settled in Paris, where he taught "esoteric Christianity." However, that phrase doesn’t pique any interest and he moves on to report Gurdjieff’s other sophisticated beliefs out of context. Esoteric Christianity is the Christian teaching about the inner development of humanity toward the divine, and it definitely was Gurdjieff’s topic.

Gurdjieff had his shortcomings as all people do, and Gurdjieff did study all the world’s religions and philosophies as extensively as he could to fin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that promote humanity’s inner development. However, by translating a basically Christian Orthodox theology into terms free from religious pietism, Gurdjieff can be seen as an innovative evangelist, not the purveyor of dangerous non-Christian beliefs as Pacwa states.

A Strange Misunderstanding of Christian Faith
Possibly the most telling statement Pacwa makes is on the nature of Christian faith itself. He says that Gurdjieff taught

faith arose "from understanding" which is "the essence obtained from information intentionally learned and from all kinds of experiences personally experienced." Only understanding can lead one to God and only experience and information allow one to acquire a soul. This approach to faith places Gurdjieff squarely in the Gnostic camp outside Christianity. For Christians, faith is a gift from God; it is available to the brilliant or retarded, the aged or the child, independent of whether a human understands or not. Instead of human understanding leading to God, it is God who comes to humans, offering to dwell within our hearts through Jesus Christ by the power of the Holy Spirit.

In this paragraph, Pacwa demonstrates a misunderstanding of many things. Most important, he does not comprehend what Gurdjieff means by "understanding." Stated in its simplest way, understanding in this context is knowledge that is personally experienced; this is the teaching of the desert elders, who also definitely said understanding is the only road to Christian faith. Contemporary Christianity phrases it differently by delineating a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about God and knowing God. Knowing about God is theology; knowing God is faith, and knowing God is an experience a person has.

Pacwa seems to be caught in an intellectualized idea of faith — perhaps faith as a set of beliefs, or as assent to certain truths — when he says it is "independent of whether a human understands or not." For Pacwa, understanding is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Gurdjieff, on the other hand, is teaching the tradition from the desert elders: faith happens when you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God you are taught about. Indeed, this is also the very meaning of the formula used by Pacwa himself when he says God offers "to dwell within our hearts through Jesus Christ by the power of the Holy Spirit." What does "through Jesus Christ" and "by the power of the Holy Spirit" mean except that Christians experience God personally in their hearts?

Thus, the real meaning of Pacwa’s statement is that Gurdjieff taught the core meaning of faith as described by the desert elders, but then he confuses the issue by misinterpreting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understanding.

He further diverges from an accurate portrayal of Gurdjieff’s teaching by claiming Gurdjieff taught ". . . only experience and information allow one to acquire a soul." Gurdjieff spoke of understanding as defined by the desert elders above, not information. Further, he didn’t say that we "acquire" a soul but rather that all people are created with a soul "in embryo" which they themselves had to develop. While Gurdjieff’s language may shock us with its originality of phrasing (Is that such a bad thing in itself, or does it make us think in a new way about a familiar truth?), his idea is not dissimilar to traditional Christianity’s goal of "growing in virtue" or "becoming more like Christ" in one’s spiritual life.

Oscar Ichazo’s Influence on the Enneagram
Pacwa deals with Oscar Ichazo in a similar fashion to the way he treats Gurdjieff. A South American seeker, Ichazo’s main contribution to the Enneagram of personality was to accurately lay the nine passions (listed in Christian tradition by the desert father Evagrius Ponticus) around the Enneagram symbol, a nine-pointed star in a circle probably first drawn by Pythagoras. Thus, he created a map for understanding how human beings lose their way to God and find it again.

Ichazo’s particular genius lay in his insight that, of the nine passions described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listed above), one is laid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All of them are temptations for everyone, but one creates a veil of illusion that distorts a person’s perception of reality and thus unconsciously misguides his or her thinking, feeling and behaving. Consequently, it misguides a person’s quest for healthy relationships with self, others, the world and God.

However, modern Enneagram books and seminars have little in common with Ichazo’s original work beyond this basic point. Ichazo teaches a complicated set of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reserved only to the members of his "Arica School"; therefore, these teachings do not affect the modern Enneagram.

Further, if you read Ichazo’s descriptions of the nine personality types themselves and compare them to contemporary Enneagram books, you see very little agreement. That’s because for the past 30 years, the Enneagram has been exposed to hundreds of thousands, perhaps millions of people who have refined and reshape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types from their own experience. The modern Enneagram of personality owes its inception to Ichazo but has moved beyond him.

Ichazo holds many ideas that would be considered odd or strange by the average person and teaches beliefs contrary to his Christian upbringing. However, none of these ideas or beliefs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Enneagram as it is presented today by most teachers of the system.

Pacwa’s Misunderstanding of The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 Enneagram
Pacwa wrongly accuses the Enneagram of presenting errors according to Christian theology. We wish to list these accusations and deal with each as concisely as possibl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many of Pacwa’s accusations are "straw man" arguments; the tactic is to misrepresent an idea by weakening it, then to destroy the weakened argument. Jesuit education (which both Mitchell Pacwa and Theodorre Donson received) teaches clearly that guilt by association, straw man and ad hominem arguments are false, misleading and to be avoided.

Pacwa insists the Enneagram has occult origins. Because Gurdjieff and Ichazo have done some things Pacwa disapproves of, he makes the leap that these practices affect their teaching. This assertion has no basis in fact. Further, the Enneagram as taught today was never taught by Gurdjieff; Ichazo created the basic idea but modern teachers are now so far from his teaching he himself complains about it. There is no occultism in the Enneagram teaching of prominent leaders in the field.


Pacwa says "some Enneagram experts claim that original sin begins when small children choose their Enneagram type." Then he launches into how this idea violates Christian doctrine on original sin. First, some Enneagram experts may teach this idea, but not many. Surely, we don’t. It is a speculation for which there can be no proof, so it is not good teaching. Also, few Enneagram presenters teach that people "choose" their type. Again, there is speculation on how we become the type we are, but none of these ideas can be proved.


Pacwa claims it is erroneous to believe that "humans can undo the effects of this so-called original sin of ego fixation by means of . . . spiritual ‘work.’" The core issue of each type is alternatively called a passion, an ego-fixation, a compulsion, and a psychological addiction to a point of view. No Enneagram teacher we are aware of identifies this aspect of the Enneagram with the Christian concept of "original sin." Then Pacwa states that "such ‘work’ (to deal with the passion) can never be the removal of original sin," which is a very different statement than his first statement about undoing the effects of sin. In his own confusion, he confuses the reader. Further, along the way he denigrates the value of spiritual "work," which the desert elders teach is the very heart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They say that dealing with the passions (as named by the Enneagram) is humanity’s most important spiritual work because through it people clarify their souls so that they can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God to humans.


Pacwa states, "Another theological error is the claim that Jesus our Lord possesses the virtues of all nine types within Himself." We are aware of only one small book and one chapter in another book that use this idea. It is not an important part of anyone’s teaching on the Enneagram of which we are aware. Making as much of this idea as Pacwa does is the equivalent of throwing a red herring into the discussion.


Pacwa disagrees that there are "nine faces of God" of which each Enneagram type is a distortion. He claims "God does not have nine faces. . . . [T]here are three coequal persons in the one God [and] these three persons are neither multiplying nor subdividing into nine faces." Pacwa apparently does not know that the source of this image of the "nine faces of God" is the mystical Hebrew teaching called the Kabbalah. The Christian perspective of which we are aware both respects its Jewish roots and respects the Jewish faith as a sister faith to Christianity. Also, the word "faces" is a metaphor for "attributes." These terms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in the Kabbalah. Thus, the Enneagram relies on ancient Kabbalistic tradition for saying there are nine faces of God. We will deal with Pacwa’s problem with distorting the face of God in the next point.


Pacwa says that God is sovereign and no one can distort the face of God. However, Christianity teaches that humanity is made in the image and likeness of God. Orthodox Christian theology says that in Adam and Eve’s fall from Eden humanity retained God’s image but the likeness was distorted. This is the teaching to which Pacwa, a Christian theologian, inexplicably objects. In the language of Christian theology, the Enneagram says that every human being is created to live out an attribute of God in the world, but due to the sinfulness of humanity that attribute becomes distorted by egocentricity into a passion or compulsion. The Christian journey is to regain this lost attribute and thus to "share the life of Christ" with the world.


Pacwa objects to saying that the distorted face of God is a demon, as do some Enneagram teachers, and says doing so "moves beyond absurdity to blasphemy"; he also says that "we humans cannot free ourselves from the demons; God delivers us from them." Here Pacwa once again demonstrates his unfamiliarity with the teachings of the desert elders, the first Christian interpreters of the Gospels. Remember, a face of God is the same thing as an attribute of God (explained in point 5 above), which can also be called a virtue. The opposite of virtue is in contemporary language is vice; the desert elders called it a "passion." They regularly referred to the passions as demons and interpreted the Gospel stories of Jesus casting out demons as instructions to Christians on how they should handle the passions when they experience them. Again we find Pacwa disagreeing with ancient Christian teaching because it appears in a form with which he is unfamiliar and which he has not sufficiently researched.


Pacwa claims that the "‘occultic’ Enneagram figure" (a nine-pointed star in a circle) has determined the idea that "only nine basic types exist." He says there is no objective reason for this conclusion. However, in 1993 we 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wrote a book (My Best Self, Harper San Francisco) that explained why there are nine types. The explanation has to do with the three centers and how we use them to perceive reality and to respond to our perceptions in our daily lives. Groups of three types use one of the three centers as a lens through which to perceive reality. Other groups of three types use two of the three centers to figure out how they will respond to their perceptions. The result is a mathematical conclusion: three ways of perceiving reality times three ways of acting on our perceptions equals nine types. To explore this idea more completely, see our information on our website on Breakthrough Enneagram (r), or see our latest book, Discover Your Soul Potential.


Pacwa objects to practices such as assigning Enneagram types to public figures and using the Enneagram casually to type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leading to "the trivialization of relationships." Here we are in agreement with Pacwa. People know their Enneagram type through self-awareness; no one can decide for you what type you are. Thus, the practice common to some Enneagram teachers of using public figures as examples of Enneagram types is dubious at best. What one knows about public figures is from a distance, unless they also happen to be personal friends or relatives. People assign them an Enneagram type from the outside, often by looking at only a few salient features they present to the world. Who but they and their personal associates know what they are really like? One might develop a personal opinion about another person’s Enneagram type, but only the person him- or herself knows for sure. People should confine expressing these opinions to their personal circle and not make them part of their public teaching. The case is similar with one’s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All too often, people make judgments that so-and-so is this type or that type based on insufficient knowledge. However, just because the Enneagram can be misused in these ways doesn’t invalidate the entire system. Human knowledge will always be misused. For example, Christian theology has been used to justify the Crusades and the Inquisition; those justifications do not invalidate Christian theology. Rather, the people who created the justifications are judged by society and by history to have made a mistake and fallen short of their ideals.

The Enneagram in a Christian Context
Thus, we believe that the Enneagram is not only compatible with Christian beliefs, it actually has evolved from them. Further, it is based on human experience. While it has not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strict modern scientific research, it has been exposed to and refined by the experience of thousands if not millions of people. Its authenticity comes from its accurate insight into human nature. This knowledge is helpful in self-understanding, which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spiritual path according to many teachers of the spiritual life like Teresa of Avila. Therefore it supports healthy relationship with self, others, the world and God. That’s why spiritual directors and seekers are attracted to it.

The core teaching of the desert elders lies in the nine passions, the three centers, and the role of grace in the process of spiritual grow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nneagram teachers, including ourselves, concentrate on these principles and eliminate unnecessary complications of the system like the "arrows" (to which Pacwa objects) and "wings." In this format, the modern Enneagram provides a practical access to the earliest Christian teach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oul in its yearning for the divine.

In addition, acknowledging the weakness of desert elders’ severe attitude toward the body, we, along with other Enneagram teachers, have updated this spirituality with respect for the beauty and value of physical reality. In this context, the Enneagram is an accurate mirror and guide on that ultimate of Christian journeys, the journey of the human person to God.

© 2001, Enneagram Resourc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Kathy Hurley and Theodorre Donson’s most recent contribution to Enneagram studies is their award-winning book, Discover Your Soul Potential: Using the Enneagram to Awaken Spiritual Vitality (WindWalker Press, 2000), and they are the authors of two other bestselling books published by Harper San Francisco. Reach them at their website, www.hurleydonson.com, and e-mail them at eri@hurleydonson.com.

Other articles:

Diagnosis and Prescription: The Enneagram and The Fourth Way
© 1998, Enneagram Resourc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Enneagram: Key to Opening the Heart © 1998, Enneagram Resourc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aurice Nicoll: Spiritual Giant, Gentle Genius © 1996, Enneagram Resourc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How Do We Keep The Enneagram Alive Within Us? © 2001, Enneagram Resourc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What Are the Real Origins of the Enneagram?© 1998, Enneagram Resourc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2007/05/17

蘇信超先生以 "Enneagram 與新紀元" 回應徐志忠神父

Enneagram與新紀元

拜讀徐志忠神父一連三期「九型性格的價值」的文章,一方面同意神父所說,「性格」此詞的翻譯比「人格」較佳,亦謝謝神父大方地提出,看過在下的文章「及他在網站提供的詳盡文獻,不禁令人敬佩他對做學問的認真及感激他的服務」。

另一方面,發覺神父所言,似乎沒有面對敝作所指出的Enneagram的大部份問題--包括教廷的研究結論,而祇是用了近半篇幅為「九型性格」重賣一次廣告,並在全文最後幾句含糊地避開問題的重點,實在可惜。

在下亦很詫異:為何身為神父和教友的牧羊人,在明明知道Helen Palmer推舉通靈和沙民巫術是事實之餘,竟仍可強調「我……前後追隨她學習超過三百小時」?

做記者偵探的感受

在我和一些朋友共同追查、整理和表達Enneagram的事實真相的過程中,我們感到自己又像在做記者,又像在做偵探,概括的感受是:「愈見真相,愈覺恐怖」,亦愈來愈明白,為何教宗和教會的兩個宗座委員會,會如此重視Enneagram的問題,在《耶穌基督是帶來生命活水者:天主教對新紀元的反省》教廷文件的正文內容中,四處點名具體指出Enneagram有問題,亦把它等同重知論(自古已與教理相違逆的思想)。
在追查得愈來愈多的真相過程中,我覺得很奇怪:為甚麼推動Enneagram者竟不覺得一些明顯的問題是問題呢?是否他們本身已認同了另一套信仰,像新紀元思想中,耶穌基督祇是眾多神體Divine的其中一種表達方式,創造者與受造物是同等而無分彼此的……所以一切擺在眼前的證據(如Don Riso教導「人神秘地擁有和創造者同等的生命和靈魂」,又把Enneagram跟宇宙星雲(力量、即「神」)和邪異圖騰連上關係,各主要創立人的邪異行徑……)都視而不見?我曾面對面聽教授Enneagram的人,把依查素Ichazo教人「通連宇宙力量」--新紀元的通神方式--說成為他是在教「天文地理」,又替Don Riso在「新紀元」學堂Esalen Institute任教解釋為「祇是因為他沒有其他地方」!

教會的位置

在分辨事物時,歷史發展與師承當然都重要!不然,教會的專家就不會在文件中提到九型性格的歷史和來源了。在下不才,神學教理上的能力和個人位置在在沒有資格判定Enneagram的問題,不過祇是從幾點平常人可以明白得到的地方,去解說一下教廷專家與在聖職上有權為我們下判斷的牧者所下判斷的原因,其實他們才有天主親自賦予的神權和聖寵去專責此事,最後任何爭拗,亦祇有他們能有資格和責任去解釋。

縱觀徐神父全文,論證方法似乎就像:敝作提出證據,包括教廷文件,叫人不要攪同居試婚,而被指正者不單沒有正面解決我的質疑,反倒過來強調兩點:一、教會也會錯,所以不用聽她的;二、請在下先自省,不要評論人家的事。這不是面對教廷的意見和敝作提出的實證的好方法。

我和一批熱切信主的戰友,也有對教會不完全認同的地方,譬如教會(給陌生人)的冷漠感,不認識現代人所面對的挑戰和他們的需要,沒有正視教會自己的毛病和對症下藥,不時浪費資源從新由頭再去發明輪子……我們由是採用一些另類的五項平衡的模式,以主耶穌的方式去滿足現代人的需要,改變人的生命。

但在信理上的事,我們都確信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礎」(弟前 3:15),「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瑪 16:18)。公教信仰不是超級市場(隨意選取)式的信仰,不是執藥式的信仰。

新紀元者時常會搬出教會犯過的錯誤,來證明無需要重視教會的訓導和判斷--「我信天主,但教會不代表祂」--細心想想,那麼我們要信從甚麼呢?是自己!--這就是新紀元「我們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我們不必受外界任何權威的擺佈。道德判斷是個人內在的事」的思維信念。

交談抑或交融?

「宗座文化委員會主席普帕爾樞機對梵蒂岡電台談及新紀元問題時,指出該現象…之所以產生,乃是借助人們可怕的無知」(7月4日公教報)。交談溝通是好事,但也應先弄清楚自己在信甚麼,而對方在信和傳授甚麼,不然,就是「借助人們可怕的無知」來混淆信仰。

徐神父強調「交談」,但實情指的可能是「交融」而不是「交談」。一個有婦之夫跟一個怨婦交談可以是健康的,但自己過度投入而演變成婚外情,與對方結合交融,則是嚴重的問題了。新紀元者對建制、架構、傳統、現況不滿,喜歡「另類」(醫療、信仰……),「主張可以抽取新紀元與基督宗教的長處,把兩者調和」(11月14日公教報關於新紀元運動的報導),以交談為名,調和交融改造基督信仰為實。

新紀元企圖以科學之名,嘲諷教會落後封閉,不接受新事物和與另類信仰「交談」(背後他們其實是在期望「交融」)。「鄭博士說:新紀元以科學支持其學說,但部份又不願意與真正的科學對話」(11月14日公教報)。新紀元者經常形容掌相、星座算命占卜、風水等為粗略的統計學、環境學。早在1975年,19位諾貝爾獎得主與173位知名科學家,詳細審閱了由最大的星象占算師組織 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Astrologers(AFA)Tempe, Ariz 提供的多份文獻--文獻聲稱星座占算是有科學和統計學根據的。其後這批為數192人的科學家,公開表示這些研究文獻「既令人失望又多疑點」。(參考資料可看《神思》第50期中的《自然抑或黑暗?--以統計學和釋放祈禱分辨星座、掌相、占算與新紀元思想》。

個人內在決定對錯?

徐神父覺得最重要是九型性格「幫得到人」。在下的文章已重點指出:這不是全面分辨的方法。根據「幫得到人就是好事」的思想,香港法例兩個醫生簽名,婦女就可墮胎(過去的數字指出,每年兩萬多個合法墮胎手術,有一萬五千個女士是已婚婦女。墮胎的原因似乎是「避孕」的接續防線),簽名醫生和墮胎女士的看法,亦一定是「幫得到人」。難道這樣就可在信理上歡迎墮胎了嗎?
新紀元者時常用這種個人體驗感受作道德對錯的標準,不接受外界的權威:「道德判斷是個人內在的事--沒有「天堂」和「地獄」,亦沒有「人格化的/外在的神」(或祂的新娘教會)來審判你指正你。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我們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我們不必受外界任何權威的擺佈。」

冰山一角

「(普帕爾)樞機說,『新紀元』是對人類追求幸福的虛偽回應。他說,今天的人都希望和平、安詳、與自己修好、也與他人和大自然修和,『新紀元』給這種希望提出的回答是一種騙局」(7月4日公教報)。

新紀元者的信仰很「大方得體」:各種宗教都是一樣,創造者與受造物都是一體,所有信仰行徑和崇拜的神祗對象都沒有錯,批評和不接受融合他人者就最錯。舉個常見的例子,你有沒有曾經聽人講過:佛、道、基督宗教等的神其實都是同一個神,祂祇不過是以不同方式臨在世界各地,用適合當地文化的形式展現祂自己而矣!我也曾經信過這套說法--聽下去好像很動聽--世界大同,不用爭拗,個個都是好的。不過,雖然梵二澄清了聖神在基督宗教外也有祂的工作,其他宗教也有其美善和反映基督真光的地方,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神都是一樣!

九型人格祇是冰山一角,在新紀元無孔不入的最近二十年,連曾任教區某委員會主席的教友,也正式以新紀元的身份教人用塔羅牌占算(http://www.newageshop.com.hk/ 點擊 Resident Practitioners );徐神父是位真誠勇敢的人物,公開在教會內外鼓吹教授違反天主教要理的掌相、命運、觀世音…,會不會亦已經與新紀元交融(非交談)在一起?

「可愛的諸位,不要凡神就信,但要考驗那些神是否出於天主,因為有許多假先知來到了世界上」(若一 4:1)。「但應當考驗一切,好的,應保持,各種壞的,要遠避」(得前 5:21-22)。

[轉貼] 徐志忠神父「九型性格」的正面價值

這是一篇徐志忠神父回應「聖神內更新團體」 主席 蘇信超先生 Sammy Sou 所寫有關
九型性格 Enneagram 和基督信仰衝突的文章

「九型性格」 (註一) 的正面價值 徐志忠 http://www.frzee.com/

拜讀了蘇信超先生的「九型人格無問題?」(公教報 3163-4 期) 及他在網站提供的詳盡文獻,不禁令人敬佩他對做學問的認真及感激他的服務。

根據二十年的認識

筆者自從1985年初與數十位神職人員參加了由許夢貞修女邀請由美國來港首次介紹「九型性格」的課程至今,一直對這一門學說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曾三次邀請海倫帕瑪Helen Palmer來港教導。前後追隨跟她學習超過三百小時。她是一個非常慬慎而有深度的第六型性格的人。三十多年來,根據深入訪問的實例,不斷的在做研究、對證及發展「九型性格」。雖然在過去十多年已累積了豐富的「九型性格與靈修」的經驗與資料,但一直未敢輕言出新書。感謝修會會長對會士求知的尊重,使我不僅有機會從書本中去學習,還能在數位名師指導中親身體會「九型性格」的發展及正面價值。願在此與大家分享一個與蘇先生不完全苟同的觀感。

「認識自己」

如果對「九型性格」深入了解及運用恰當,它將會是一面寶貴的鏡子。眾所週知:「認識自己」是一切心路歷程成長的起點。「認識他人」亦是與人相處,心理及神修指導必需的條件。

「九型性格」提供了一個比較全面、超越種族、文化,忠於人性的成長地圖。

嬰兒出世已可分辨為九種不同的氣質

腦科專家 Panksepp基於腦的特性,亦將人們分為七類。

四世紀的沙漠中的教父 Evagrius (345-399)提出的八類「偏情」(passions),六世紀末額我略教宗修定為「七罪宗」,亦稱「七死罪」,都是根據人性在神修成長過程中所歸納出來的。

「自欺」? 「醒覺」

至於「九型性格」的起源不明,似乎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對證自己的經驗,醒覺到自己是否仍在盲目地依從自己型號的「罪性與偏情」,能否看穿「自欺」的行為。如果不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死穴」,怎能有恰當的指導及成長?

第一型的追求完美,強調道德標準,恐怕是受了「超自我」(Superego) 而不是良心的驅使。

第二型的熱心助人,或許是需要他人的肯定。

第三型的多才能幹,可能是在靠成就感來建立自己的價值。

第四型的宗教熱誠或者是彌補空虛。

第五型的人經常默禱及退省,甚至隱修,可能是逃避...(註二)

其實每一類型的「提昇」是靠「醒覺」。意識到自己型號的「催迫」時,放鬆自己,回到現在,「活在當下」(註三),去接受上主的恩寵,無條件的愛與肯定。

「耶穌已變成基督。」

基督徒當然是接受聖三的上主。但是相信耶穌基督,並不表示我們要經常想像身穿著白袍有鬍鬚的猶太人形像的耶穌。「耶穌已變成基督。」基督的容貌不僅是一個猶太男士,而在每一個有真愛的人身上顯示出來,充滿在整個宇宙中,若望一書亦強調「天主是愛,誰生活在愛中,就生活在天主內」。

一個針對「新紀元」的批判可能是因為「九型性格」未必提到耶穌 (註四)。人們未能明顯的肯定耶穌。為基督徒在運用「九型性格」時,應該不會有這個問題。

梁宗溢神父及鄭瑞薇修女主辦了十多年的「九型性格與靈修」課程,從未聽過有人因研讀「九型性格」而離棄基督。相信在世界各地有許多舊生會挺身見證這類課程對他們在信仰及生活上的幫助。

神的恩寵

最近幾年 Helen Palmer 幾乎在每次講座中都提到心靈的成長是神的恩寵(received grace),我們只可「接受」。她鼓勵人們跟隨聖十字若望(註五)的空虛或黑夜神修 (拉丁名詞 VIA NEGATIVA) 及採用聖依納爵及其他的正面或想像方式 (VIA POSITIVA) 來補充。完全聞不到「重知識論」。(註六)--的味道。

至於方法則見人見智。信仰與神修,不應脫離人性的基礎。了解每人的特點才能因材施教。還記得四十多年前,在初學院,神師規定我只可跟從抽象枯燥的三點推理默想,不接受我要求採用更感性的福音想像祈禱,結果因此偏頭痛了大半年!我只希望所有開始踏上神修路途的人,能接受及運用「九型性格」的培訓,這就可少走冤枉路了。

神修進展的九級地圖  

RISO/HUDSON 更詳細的提供了每一類型從不健康到健康狀態的九級地圖。要注意的是神修進展不能單靠自己的意志及目標去成長的。參加他們的課程時,才更清楚的了解:我們只能不斷「醒覺」,別的是恩寵,只能謙虛的等待及接受。 

一個靠自己的意志去追求「頓悟」(Enlightenment) 的人未開始已失敗了。同樣的,追求「幸福」的人注定是失望的。「頓悟」、「幸福」僅是「忘我」、「醒覺」及「活在當下」的恩寵。

「九型性格」的鏡子

有了「九型性格」的鏡子,凡事能否先照一照?分辨一下究竟自己所作,是出於未提昇的性格型號的催迫還是上主的使命及自由的選擇?

不健康的第六型充滿怕懼,懷疑的性格,到處只看到危險、異端。

第一型太追求黑白分明,大義滅親,會無情的迫害異見人士。

第八型可能會用權力去控制,保護他人的思維及生活….

謙虛與開放的教會

廿一世紀的多元教會,不能再如歐洲中古世紀的教會,將自己狹窄的信念視作為絕對的真理,迫害異見之士。聖女貞德、「禮儀之爭」、德日進神父…都提醒我們堅持成見的危害。有幸當今教宗已公開承認教會迫害加利略 (Galileo) 的錯誤,繼承了若望教宗的開放大公精神。

經歷了這麼多的教訓,我們要避免帶衣著西方概念唯尊的眼鏡去檢討別的神修,或僅在書本的象牙塔中尋找錯誤思想。

我們應採取聖依納爵在神操開始「原則與基礎」中提出的「人對於取用這些受造物,常該看自己的宗向:它們能夠幫助多少,便取用多少;他們能夠妨礙多少,便捨去多少。」 (平常僅用兩個拉丁文字 Tantum quantum來表達 )。另外再學習聖言空虛自己降生成人的態度,投入不同的宗教、文化領域,真正的尊重及了解到基督的真理不應局限於天主教會。聖葉理諾、聖奧斯定、聖多瑪斯,那一個不是經歷了許多矛盾,終於吸收了外教的思想而發揚了教會的神學。

歸根究底,一切還是回到蘇格拉底所說的:「要認識自己。」每個人都帶著自己性格的有色眼鏡。要多些自我醒覺及尊重,少些批判,接受人有異同之別。這就是「九型性格」的正面價值觀。(註七)


(註一) 梁宗溢神父用了十多年的譯名比較準確。我們在講性格,不是人格。性格源自天生的氣質。人格卻是後天的選擇所造成。

本文包括許多專有名詞,不熟悉「九型性格」及未讀蘇先生大作的讀者,可能看不明白,特在此致歉。

(註二) 在此我必需提醒大家不要輕易的將人定型。「九型性格」是自我醒覺及神修指導的寶鑑。但常常淪為「心理遊戲」或工商界的操縱工具。每一個獨特的人僅簡化成不需進一步認識了解的一個型號!

(註三)「活在當下」是暢銷書The Power of Now的中文譯名。18 世紀的 J. de Caussade, S. J. , 神父己寫了「現刻的聖事」英譯 Sacrament of the Present Moment.

(註四) 將「九型性格」歸入「新紀元」,好像見到綠色物體就歸入樹木類,不是懷尊重的「交談」之道。

(註五) 聖十字若望(1542--1591)曾經受自己的修會拐捉入獄兩次,又多次遭受教廷審查。很多著作,都是在獄中所寫。

(註六) 「重知識論」(Gnosticism)強調人單靠知識,已可與神相通,得到救恩。另外輕視物質。相信歷來有不少人都給冤枉的扣上了這個籠統的大帽子。

(註七) 因為篇幅所限,不便在此逐條的討論蘇先生提供的資料。其中有不少是列舉誤用或出錯的個案 (英文說Arguments of Abuse) …。如有機會,希望公教報能安排一個公開的討論會。

*********************************************************************

有關筆者天主教耶穌會徐志忠神父 Rev Fr. George Zee S.J. 在九型性格方面的一些背景

徐神父於1979年第一次從加州大學查理斯.德博士 Charles T. Tart 的文章接觸到九型性格。同年徐神父參觀了奧斯卡ㆍ英捷素 Oscar Ichazo 在紐約的艾曆卡學院Arica Institute。徐神父早已在1976年修習了Arica calisthenics。徐神父自1990年開始先後四次邀請海倫.龐瑪 Helen Palmer到香港及星加坡授課,2006年把韋納智 Jerome Wagner Ph.D.的課程引入香港。

徐神父先後被海倫.龐瑪 Helen Palmer和大衛ㆍ丹尼爾斯 David Daniels,韋納智 Jerome Wagner Ph.D.,和金潔.拉佩德-伯格達 Ginger Lapid-Bogda, Ph.D.認證為合格九型性格學導師。徐神父也用了很長時間跟隨唐理查‧裏索 Don R. Riso深化學習九型性格。直到2006年),徐神父還幾乎每年都到美國跟隨不同的老師學習,可以算得上是香港研習九型性格學接觸面最廣最深,研習時間最長的一位老師。

海倫.龐瑪 Helen Palmer是奧斯卡ㆍ英捷素 Oscar Ichazo的第二代傳人。查理斯.德博士 Charles T. Tart、韋納智 Jerome Wagner Ph.D.和唐理查‧裏索 Don R. Riso三位都是奧斯卡ㆍ英捷素的第三代傳人。

徐神父亦把國際九型性格學會 International Enneagram Association 引入到香港,成立國際九型性格學會香港分會 International Enneagram Association Hong Kong Affiliate。

有關九型性格 Enneagram 和基督信仰衝突的文章

「聖神內更新團體」 主席 蘇信超先生 Sammy Sou
所寫有關九型性格 Enneagram 和基督信仰衝突的文章:


分辨Enneagram和 新紀元(New Age)運動的危害

分辨 Enneagram(簡短版 一 及 二)

為何教廷文件指定Enneagram九型人格出了問題 (綜合分辨 - 精要/更新版)

從教會保存純真的基督信仰角度去全面分辨一件事情 (綜合分辨 - 詳盡版)

Enneagram 與新紀元(回應徐志忠神父11月公教報文章)


由畢華神父 Fr. Mitchell Pacwa S.J.
所寫有關九型性格 Enneagram 和基督信仰出現衝突的文章

What Is the Problem With the Enneagram? (Paper 1)

The Enneagram (Paper 2)
Tell Me Who I Am, O Enneagram (an article from the Christian Research Journal, Fall 1991, page 14)

Enneagram: A Modern Myth

Enneagram: A Modern Myth 的中譯本 >> "九點陣規圖:一個現代的迷思" 在下文可以找到
是秀英姐 分辨九種人格 (Enneagram) 和新紀元(New Age)運動的危害

The Enneagram: Spirituality It Is Not

畢華神父的一本相關著作
Catholics and the New Age: How Good People Are Being Drawn into Jungian Psychology, the Enneagram, and the Age of Aquarius

關於畢華神父 Fr. Mitchell Pacwa S.J.

Father Mitchell Pacwa, S.J. - Curriculum Vitae and Publications

教會內一些反對九型性格 Enneagram 的文章或事件

A New Face in Sydney - Banning of Enneagram in a diocese in Australia (Sept 28, 2001)

A Brief Report on the Origins of the Enneagram - Draft from the U.S. bishops' Secretariat (posted October 19, 2000)

Memorandum from J. Augustine Di Noia, OP regarding: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nneagram (July 7, 2000)

The Enneagram Theory of Personality - Why it's use is incompatible with Christianity (from the January/February 1999 issue of St. Catherine Review)

2007/05/14

5w4 或 4w5

一位大概是 5w4 或 4w5 的朋友希望我從電郵上幫助他找出骨子裡他是 5w4 或 4w5。

我婉拒了他。

這位朋友閱讀了很多九型的材料,也作了不少的反思。我跟他說,按照他目前對九型的認知,單從文字交流,再幫不了太多進一步的探索。

他可以找一些肯定自己是 4 號 或 5 號的朋友和他們正面交談分享,不單是聽他們的答案,還要觀察他們怎樣回答,外型氣質是怎樣等等。

一位 4w5 但屬自我保護子型的朋友和一個 5W4 但屬親密伴侶子型的朋友同桌而坐一定難到很多九型性格的導師। 我曾經花了近一小時的單獨面談也得向一位 5 號承認他是 8 號,而最後只有等他和他的同窗在一起的時候才可以幫助他接受他是 5 號並且找出原因。

這位朋友可以考慮另外一個方法是去參加九型性格的課程,在上座會談的環節當中感受一下不同性格類型的氣質。


面對這位朋友,我關心的反而是到了今天,他還有那些源自性格深處的催逼令他不斷跌倒!

從問卷測驗去找出自己九型性格的類型,

我建議最多做九型測驗一次起兩次止。

利用九型性格測驗去尋找自己在九型性格 (是性格而不是人格) 的類型只是一個開始,有很多原因會令到測驗結果出偏,例如:
~ 成長時候環境的影響
~ 當下社會文化的影響
~ 父母的期望
~ 自己的要求
~ 長時間的習慣
~ 暫時分辨不出那些行為是源自深層性格催逼,那些是後天的經驗累積

所以,我建議大家做九型測驗最多做一次起兩次止,然後進入觀察階段。比喻說

1) 寫下自己的
三項優點 和
三項缺點

2) 留意自己對外界刺激慣常的反應是

直接的行為反應 (8, 9, 1 腹區)

較注重情感, 較多情緒的反應 (2, 3, 4 心區),還是

腦袋先行, 思想先行 (5, 6, 7 腦區)

3) 留意自己的慣常情緒,在發怒、悲哀、喜悅和恐懼當中自己偏向那裡?

如果忿怒的情緒比較多,那你可能是 8, 9, 1 腹區 (或身體中樞) 的一份子
8 號會直接表達憤怒,多數是高強度的,除非碰到挑戰,遇強越強,否則暴發速收
9 號是 [沉睡的怒氣],怒氣深藏在表面之下,到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會爆發
1 號會是中等強度的發怒,但持續性強,接著是頻繁的焦躁和自我批評

如果四種情緒都明顯, 那你可能是 2, 3, 4 心區 (或內心中樞) 的一份子,這組朋友相對其他兩組情感較豐富,而
2 號會偏向多喜悅
3 號各類情緒都有,但偏向少哀傷
4 號情感最豐富,而且偏向多哀傷及憂鬱的感覺

如果恐懼的情緒比較多,那你可能是 5, 6, 7 腦區 (或頭腦中樞) 的一份子。而當恐懼出現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仔細分析。
5 號面對恐懼時,會先抽身,退回自己的世界裡面弄清狀況
6 號在憂慮及恐懼時,會陷入負面情境,打算逃避,又或用行動去回應憂慮和恐懼,從而掩飾內心的恐懼
7 號面對恐懼時,會很快想出各樣的點子去擺脫煩惱,樂觀地想像各種可能性. 他們的情緒是先落在恐懼,然後也出現相同比例的快樂

4) 可以多做自我觀察練習,去留意自己慣常的注意力是放在那裏?

放鬆,背靠坐好,先把注意力放在幾次深呼吸的一呼一吸後便開始留意自己慣常的注意力是放在那裏?

自己通常把注意力放在對與錯的地方上 (1 號)? 或是

自己通常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需要上,無論是否別人先提出要求協助 (2 號)? 或是

自己通常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自己的角色及個人成就 (3 號)? 或是

自己通常會比較注重你所失去的多於你所擁有的 (4 號)? 或是

自己通常會注重個人空間?需要很多私人空間 (5 號)? 或是

自己通常會懷疑曾經作出的決定及擔心正面結果會否出現 (6 號)? 或是

自己通常會想像很多享樂的選擇及可能性 (7 號)? 或是

自己通常會將注意力放在誰擁有權力及會問這是否公平 (8 號)? 或是

自己通常會因注意別人的事情而令你忘卻自己要待辦的事項 (9 號)?

這慣有的注意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 有無特定的情況?

是經常發生? 或特別在受壓之下頗多發生? 或在受壓之下經常發生?

5) 相信你身邊對你熟識的朋友給你的描述。.

而且, 在不經意, 自由自在鬆容地走路時
8, 9, 1 的朋友會被發現腹部在前
2, 3, 4 的朋友會被發現最挺胸而行,而
5, 6, 7 的朋友會被發現會頭部在前.

如果經過以上各方法都暫時找不到你的類型,又急於要一個號碼用,最好在 10 號、250、二五仔 或 十三點當中找個暫代,切記不要隨便在 1 至 9 當中找一個號碼對號入座。。

當你不能一下子找出你自己九型的型號的時候,你必定有你個人獨特的原因。在恰當的時候, 你的內心世界自然會開放。

很多時候,身邊你最喜歡或令你最討厭的人可能就是和你屬同一類型。

2007/05/10

教練能教自己嗎?

我的教練模式,既不教導、也不演練,只是通過言語交談啟導,如今被問到教練能不能教自己,我有點兒不懂回答。

在我的教練生涯裏,曾經碰到幾次我認為是教練啟導的最高境界~[自我啟導],就是來訪者在我很少的干預下已經可以進行自我啟導探索,找到他要找的答案。

對於自己,自問一般只能借助[吾日三省吾身]或[靜心練習]作有限的參透,有時候也會利用一些教練工具,例如:75mmX75mm告示貼,去幫助自己把情況整理一下,有條理地組織,從而對處景更加清晰。自己一個人還未曾經歷過我認為算得上是自我啟導的境界,畢竟當自己面對自己,人碰上一些核心問題的時候,很容易會逃避。最有效的我還是要找別人交談,通過與別人對話將情況外化而得以更加清晰。但跟朋友交談時,還是會逃避,跟教練交談就不一樣,起始目標清晰而且教練一般不會輕易放過我,所以我還是需要找我的教練。

2007/04/23

[留言安道]•給留言安道

我最後於 [2007-04-21 21:47:48]
在[留言安道] 發了下面的貼子

安道,

很高興看見你轉載了很多發貼在[牛族基地] [教練技術與九型性格] 上面的貼子。

如果你可以將有關文章清楚列明轉載自何處,我會更加高興。

其實我也不斷轉載其他朋友的文章,不過,我和你不同之處是我清楚列明文章的來源,或至少列明源自網路,好讓讀者知道這是轉載的文章,不是我自己原創的作品。

我歡迎你隨時流覽 [牛族基地] 或 我的博客,大家一起交流,以收教學相長的果效。

[牛族基地] [教練技術與九型性格] 班竹 (版主) bzhong 保重老師
2007年4月21日

2007/04/21

我不會浪費我的時間•抄襲•回應

2006年下半年一位曾經不斷在[牛族基地]跟我交談的朋友給我發了下面的短訊:

************************************************************************

因為前面的不禮貌向老師致歉,我就是糊裏糊塗的,亂說話。我知道以老師的閱歷和修養不會和我計較,您做斑竹也是免費為大家服務。

我知道改變一個人該怎麼做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因為要他自己下定決心才行,否則別人是無能為力的。旁人只可從旁輔助,卻無法代替他完成思想改造和去採取行動。

也許我這樣的例子您以前沒有碰到過,或許您覺得和我說是在浪費時間,都沒關係。我繼續我的蝸牛爬行好了,天也沒有塌下來,就算天真的塌了,砸死的也決不會是我一個人。就算是患了絕症的孩子,父母都還要千方百計想辦法儘量延長他的生命,何況我無病無痛,只是性格上有些缺陷而已。

我會保重的。也希望老師保重。

************************************************************************

我隨即在2006年10月20日於 [牛族基地] [教練技術與九型性格] 用 [我不會浪費我的時間] 回應了他:

除非他是一個心理病患,我不認為有人會糊裏糊塗的亂說話。對我來說,對方只不過尚未找到他的重點而已。就算對方下了決心,我也無能力去改變一個人。改變是自己的,旁人只在提供一些資源。所有改變的力量來自自己,來自內心。也許旁人提供了一些拉力或推力,若沒有了當事人內在的自發力量,所有改變都不可能持續。

我不會浪費我的時間。給一位朋友回貼子除了也為其他人提供一些例子之外,重點在我看到當事人的價值,我看到或感到他在改變。

我也曾經一度蒙塵,靠朋友的幫助得以撥開雲霧、發現盲點。我也曾和你一樣,身邊的朋友看到比自己更清楚,但改變始終源自自己。我始終認為如果一個人未能肯定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他便未能認清自己,也就不可以建基強項,那來確立目標得以原善。

這位朋友寫這編短訊的時候仍然未能往自己較正面或中立的角度看,在這情況下,他能找到內在資源去改變嗎?

改變其實也很簡單,馬上站起來,背著你的過去,朝著你的將來,朝著你想要甚麼的方向走。很多時候,這也就是放下原來正在做的事情,做一些你原來沒有做的東西。

以行求知,知而求進。

************************************************************************

誰料今天我無意中發現,在2006年12月28日一篇主題 [我不會浪費我的時間] 的文章,已經用原創文章的姿態在安道’BLOG出現了。
[文章來自:本站原創]
[引用通告地址:http://www.andao.name/article.asp?id=259]

正如上面來文者也感受到,我在[教練技術與九型性格]做斑竹(版主)是免費為大家服務,當然自己從中也得到教學相長的益處。我不單在網上發表文章,就連現成的教材也放到網上去給大家分享。

見到[安道’BLOG]這個情況,我擔心的是他能表裡如一地成長嗎?

他似乎在走教練的路,這是教練應有的素質嗎?

難道…

脫困

脫困就是把 “木” 從 “困” 裡面拿出來,可以得到 “呆” 或 “杏”。

如果在困境當中已經想過要甚麼,脫困後可能得到一個味美的 “杏”;如果事前沒有目標,還有選擇的機會,只要不放棄,還有一半機會脫困後得到 “杏”。

可是,現實生活當中又是否人人都能夠在困境當中弄清楚往後的方向,是否人人都能夠在脫困把握機遇打做一個味美的 “杏”,不單止 “杏” 需要打做,就連 “呆” 也需要面對和適應。相信你也碰過不少脫困後不願意承擔面對、不願意活在當下,繼而很快又再躲回慣性困境裡面的人。

旁人不能幫你脫困,只有自己內在的心火不鍛的催逼,堅守意念,才能夠走出一個新天地。身邊的朋友如果能夠提供一些精神或物質上的鼓勵和支持已屬不錯。畢竟,人還是需要自己負責和面對自己的生命。

也許有一天你發現用心火把 “困” 裡面的 “木” 燒掉以後,你馬上便可以鬆一 “口” 氣!

[語言脫困法]教練工具分享

現在向大家提供 [語言脫困法] 教練工具,希望大家回頭可以分享實際操作經驗。

[語言脫困法] 教練工具的研發源自我總結了多次使用李中瑩老師的 [5個步驟清除困境心態] 的經驗。

[語言脫困法] 有『六步脫困法』、『七步脫困法』、『八步脫困法』和『九步脫困法』四個階段視情況而選用。


『六步脫困法』

(一) 困境:我做不到X
(二) 改寫: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三) 因果:因為過去我不懂得【 】,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四) 假設:當我學會【 】,我便能做到X。
(五) 未來:我要去學【 】,我便會做到X。
(六) 成功:我做到X以後,我就會《 》


『七步脫困法』

(一) 困境:我做不到X
(二) 改寫: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三) 因果:因為過去我不懂得【 】,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四) 假設:當我學會【 】,我便能做到X。
(五) 未來:我要去學【 】,我便會做到X。
(六) 成功:我做到X以後,我就會《 》
(七) 平衡:為了達成X,會出現一些我不能承受的後果嗎?


『八步脫困法』

(一) 困境:我做不到X
(二) 改寫: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三) 因果:因為過去我不懂得【 】,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四) 假設:當我學會【 】,我便能做到X。
(五) 未來:我要去學【 】,我便會做到X。
(六) 成功:我做到X以後,我就會《 》
(七) 平衡:為了達成X,會出現一些我不能承受的後果嗎?
(八) 身份:我是誰? 我真的需要X嗎?


『九步脫困法』

(一) 困境:我做不到X
(二) 改寫: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三) 因果:因為過去我不懂得【 】,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四) 假設:當我學會【 】,我便能做到X。
(五) 未來:我要去學【 】,我便會做到X。
(六) 成功:我做到X以後,我就會《 》
(七) 平衡:為了達成X,會出現一些我不能承受的後果嗎?
(八) 身份:我是誰? 我真的需要X嗎?
(九) 選擇:為了達成X,我還有甚麼選擇?

注:各階段第三步的【 】,必須是當事人自己能夠控制和完成的事情

[語言脫困法] 繁體版 教練工具下載
[語言脫困法] 簡體版 教練工具下載

2007/03/28

[行政指令新模式] 太軟啦

保重老師原創[行政指令新模式] 溝通技巧,供大家分享使用。

[亞文, ]
[這段時間工作順利嗎…話說回來/講開又講,]
[我需要做一份計劃書,]
[看明天下午或後天上午好一點,]
[幫我去市局取文件。.]

希望大家回頭分享一些你們在應用[行政指令新模式]的經驗。

『鍾老師,[行政指令新模式] 太軟啦。。。不像是“指令”。』

『它可能是軟一點,效果如何?』

『鍾老師,你的“/講開又講,”是什麼意思啊?』

『[話說回來] 和 [講開又講] 的作用相同。普通話用 [話說回來],廣東話用 [講開又講]』

『鍾老師,在“商場如戰場”的今天,我以為效果只是:你是一個“好好”先生。
對上級的命令、指令、吩咐…,下屬是“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這是原則!不能“人性化”。否則,在公,指令可能更易被曲解;在私,你的權威…何在?』

『如果你是亞文,這一刻你的感覺是…』

[行政指令新模式] 繁體版 投影片下載
[行政指令新模式] 簡體版 投影片下載

感謝您提供這份精彩的簡報<<保持自己最佳的心理狀態>>,

保重老師,您好!

感謝您提供這份精彩的簡報<<保持自己最佳的心理狀態>>,內容非常全面,也有讓我耳目一新的觀點。

這份材料的好處是:因為是簡報,便於人們做短時間的知識點重溫,而不是面對一本幾百頁的書本.多角度的觀點和簡易的方法讓看簡報的人更想立即行動起來。

我馬上可以用行動來改變情緒,因為我坐在電腦前,肌肉需要放鬆,臉部表情也呆滯,需要給自己一個笑臉。

我也開始檢查我的口頭禪和自白,我喜歡對跟我訴苦的人說”唉,想開一點就好了”,可是現在我覺得這樣好像很被動,我應該用語言檢定模式問出他真正計較的是什麼.這樣我不會感受到別人壞的情緒,也同時自問出自己真正的感受。

我瞭解九型性格後,測試發現我是第五型,理智型.真的很準確,但也不完全是這樣的.我高中畢業後便來到廣東,現在是一個工廠裏的工程設計,我不讀大學的原因是我的讀書生涯讓我覺得不是自己,當時我寧願不留後路,出來打工,從零做起.因為讀書的時候我不會去看課本以外的知識,打工生活恰恰使我的精神生活更豐富,在綱上我遇到了NLP,更加迷戀收集這些知識,我的工作以及我一直的想法都讓我與他人的接觸非常被動,同時我發現自己更情緒的對待一些計畫要做的事,比如要聽兩小時的英語,結果在開始前不想聽了,便無疾而終.就這樣日復一日。現在我要重點實行”以行求知,知而求進”,這句話讓我深受觸動,我要以每完成一件事情為目標,焦點對準自己的行動力,對自己絕對有信心。

很高興有與您寫信溝通的機會,也希望更多看了這份資料的人給您寫信,wuwuyy作為牛族基地一名普通會員謝謝您為基地做出的貢獻。期待下次機會與您溝通,學習。

『鍾老師,你是教練嗎?』

『鍾老師,你是教練嗎?』

『對! 我是教練…』

『那就好了! 看你甚麼時候有空來我公司,教練教練一下我的員工。』

『教練教練…』

『對呀! 有一次我給一位匯X出來的教練教練了一頓,我頗激動的,受用也很多…』

『我明白了。我可不是匯X的那一套教練技術。我也沒有走他們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或任何匯X系統的課程。2003年我在企業教練方面我跟陶兆輝博士完成了WABC指定的課程和認証,但我早在1996年先後開始研習NLP、催眠、系統排列、能量心理學和相學等,在九型性格方面,我也是從1996年已經開始了研習。這些都成為了我教練工具箱裡面的寶刀。』

『鍾老師,原來你是NLP教練。你太謙虛了,在國內這地方,不像香港,按照你的背景,一定要打做成 [神] 一樣才吃得開。好像你這麼隨和跟我們同一桌子吃飯的不多見。話說回來,鍾老師,你看我像幾號?』

『你有接觸過九型性格嗎? 那你覺得你自己是幾號?』

『今天我都給迷了。甲老師說我是3號,乙老師說我是反6,丙老師一下子認定我是9號,還說是一頭在發霉的九號。我覺得自己是4號。』

『我到沒有這能耐,我不能一下子認定你是幾號。就算經過一小時單對單的測試,我也曾經被學生瞞過去。認識九型性格,最寶貴是你自己探索自己是甚麼類型的歷程。』

『鍾老師,你…』

我思量了很久我應該選擇那一篇文章作為我博客的開始,最後我決定了挑選這一段我在國內和一位學生的對話作為開始。

對,只是一個開始,因為接下來還有很多跟上述對話有關的文章和資訊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