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9

從 “困” 字帶出中文的特性去設計輔導工具

從 “困” 字帶出中文的特性去設計輔導工具

中國文字有一個特性是英文沒有的,中文每一個字都是獨立的圖像。在大眾媒體文化從原來的聽覺為主導 (播音的電臺節目) 到今天視覺為主導 (電視和各種七彩繽紛的媒體廣告) 的轉變以及近年來大力鼓吹開發右腦的潛能,我們大可多加引用和發揮中國文字的特性去設計一些平常百姓也可以在生活當中隨手拿來應用的輔導工具。

我自己材疏學淺,特別是中文的水準有限,不敢班門弄斧,只希望拿一個例子和大家分享之餘,達到抛磚引玉的效果,從各界朋友的回應當中學習。

我先拿個 “困” 字做例子。

脫困可以當成把 “木” 從 “困” 裏面拿出來,這樣可以得到 “呆” 或 “杏”。

如果在困境當中能夠朝向正面積極的一方思考,脫困以後很大可能得到一個味美的 “杏”。如果在困境當中沒有目標,還有一半機會脫困後得個 “杏” 字。

可是,現實生活當中又是否每一個人都能夠在困境當中弄清楚往後的方向,是否每一個人都能夠在脫困過程中把握機遇碰上一個味美的 “杏”?

不單止 “杏” 需要打做,就連 “呆” 也需要面對和適應。相信我們大家也碰過不少脫困後不願意面對承擔、不願意活在當下,繼而很快又再躲回慣性困境裏面的人。

旁人不能完全幫助一個人從表到裏去脫困,旁人只能提供一些外在的幫助,只有加上當時人內在的心火不鍛的催逼努力,堅守意念,才能夠走出一個新天地。身邊如果有朋友可以提供一些精神或物質上的支持已經不錯,說到底,當事人還是需要自己活在當下的去面對自己的生命。

我們很多時候會碰上朋友墮入困境希望我們可以加以幫忙,也許以後我們可以嘗試利用 “困” 字設計出幾個問題去問當事人,協助他們組織表裏的資源,設計出一條踏實脫困之路。

“老黃,你剛才說你有困難,要脫困,是嗎?”
Ø 一邊找一張紙在你朋友面前寫上一個正階的 “困” 字
Ø 然後跟著說下面的一句,並且有耐性的等待對方自己去發掘

“那困在 “口” 裏的 “木” 對你來說是甚麼?”
Ø 要很有耐心的去等待對方自己去發掘,一定要有耐性
Ø 分別寫上一個 “口” 和一個 “木” 字

“那個 “口” 字對你來說又是甚麼?”
Ø 有耐心的去聽並鼓勵對方多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把 “木” 頭拿出來再跟 “口” 字配搭你可以得到甚麼?”
Ø 這一步是鼓勵對方開始嘗試不同的選擇
Ø 等待對方自己探索出 “呆” 或 “杏”
Ø 不管他選擇 “呆” 或 “杏”都不重要,只問對方那代表甚麼便可以, 例如

“那 “杏”字對你來說又是甚麼?”

“從 “困”到 “杏”你已經有那些資源?”

“從 “困”到 “杏”你需要那些額外的資源?”

有些時候要脫困也不一定需要額外的資源,也許有一天你發現用心火把 “困” 字裏面的 “木” 頭燒掉以後,你馬上便可以松一 “口” 氣!

沒有留言: